清道光十七年(1837),一个叫做陈丕成,后来改为玉成的孩子出生在了广西地区。关于其详细籍贯,如今学界依然争议不断,不过一种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其生于藤县,也就是如今广西梧州西部一带。根据考证,其祖上原本生活在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于南宋时自福建迁居广东韶州,后来又于康熙年间迁到了广西,几经辗转后才终于来到了藤县西北大黎里的西岸村。

陈玉成家中往上数几代都是淳朴本分的农民。按照常理来说,他也应当早早地继承祖辈的“事业”,但命运并没有将他放过。早在孩童时期,陈玉成的父母就相继去世,祖父陈拔兰曾将他送去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很快就放弃了。为了维持生计,陈玉成十岁就开始四处帮人干活,还在此过程中结识了同为藤县人,日后也都为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秀成、陆顺德。 早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洪秀全便已经靠着“拜上帝教”四处吸纳信众,为自己积累声望,而少年时期的陈玉成便是其中的一名成员。道光三十年(1851),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取得成功,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宣告爆发。当时,只有十四岁的陈玉成早已尝尽人间辛酸苦楚,于是毅然投身到了起义运动当中。

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入南京,随后在那里定都,并取名“天京”。此时,十六岁的陈玉成终于靠逐渐累积的功勋被封为左四军正典圣粮,负责管理粮草事务。次年五月,陈玉成前往此前太平军久攻不下的武昌,在侦察到城中粮草紧缺、士卒疲劳的情况后率领五百精锐趁夜攻克了武昌城。 此战过后,陈玉成名声大噪,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袖人物都对他欣赏有加,甚至直接将其破格升为了殿右三十检点,负责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攻占武昌后,陈玉成顺势攻下黄州、孝感,随后又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激战于岳州等地。在此过程中,陈玉成曾经率领十八名勇士伪装成清兵混入湘军当中,焚烧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可见其用兵灵活多变,擅长出其不意。

八月,清军夺回武汉,陈玉成则被调到了位于今湖北黄冈一带的蕲州,在那里独自率领一支部队抵御清军。九月末,面对彭玉麟率领的精锐水师,陈玉成遭遇大败,但不久后便夜袭清军水师大营,完成了复仇。十月,清军攻陷田家镇,陈玉成被迫撤出蕲州,但又于十二月大败湘军主力、击溃了湖广总督杨霈的部队。 咸丰五年(1855),陈玉成先后率军援救庐州、芜湖和镇江,并靠着显赫的战功被封为了冬官正丞相。此后数年,陈玉成辗转湖北、安徽等地,不但屡建战功,还在翼王石达开出走时选择继续追随洪秀全。由于这一忠心之举,洪秀全对陈玉成更加器重,将其封为了又正掌率,与副掌率李秀成一起主持全军军事。

咸丰八年(1858),洪秀全实行五军主将制,陈玉成被任命为前军主将。同年八月,他便攻破了清军江北大营。没过多久,湖北布政使李续宾攻入安徽,以破竹之势围困了太平军囤积粮草军械的三河镇。面对来犯的强敌,陈玉成沉着冷静,率领各路兵马前后夹击,将作为湘军精锐的李续宾所部全歼,史称“三河大捷”。

次年五月,洪秀全将陈玉成封为“英王”,并表示:“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九月,陈玉成从庐州回援天京,先后击败福建提督李若珠、杀死湖北提督周天培、大败名将多隆阿、围困湘军名将鲍超。然而,随着清军日益发展壮大,太平军终究在实力上落了下风,随着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安庆失守,太平天国也走向了覆灭。 同治元年(1862),已经暗中降清的奏王苗沛霖诱骗陈玉成前往寿州城,并设下埋伏将其生擒。在被押解前往京城的途中,清廷担心有人前来劫囚,于是下令就地处决。于是,为太平天国的创立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陈玉成就这样于河南延津惨遭凌迟处死,首级则被传至各营展示。当时,陈玉成年仅二十六岁。

客观来说,陈玉成的军事才能可谓有目共睹,他率领本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太平军与清军对抗仍能不落下风,堪称当时豪杰。对于他,就连作为敌人的胡林翼都表示:“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枝耳,他何足虑哉!”归根到底,陈玉成之所以高举反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清廷的统治腐朽昏聩,导致百姓忍无可忍,只好揭竿而起,如果其才能可以用来抵御列强,痛击侵略者,岂不是一件绝好的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