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多高学历?说出令人难以置信中国古代,讲究科举取仕。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以及发展,为天下百姓提供了入仕的途径。至此,天下大权不再只是贵族的专利,寒门子弟也有幸进入官场。科举取仕,秀才是必经阶段,那么古代的秀才放到今天大概是什么学历?你可曾知道?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先秦时代,入仕的渠道有很多,举孝廉为主。尽管如此,天下大权仍掌握在贵族手中,那些出身卑微的寒门子弟,永无翻身机会。直到隋文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出现,朝廷选拔以个人才能为评判标准。渐渐的,处于社会底层的读书人有了翻身的机会。后世历朝历代沿用科举制,并逐渐把其当做入仕评判的主要准则。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这一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条件不允许,虽然科举制度盛行,但仍有很多人读不起书。当时的物质条件严重不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说空闲下来去专心读书。相比古代的读书环境,如今我们坐在空调屋里学习,不知道比那时候好上多少倍。 那时候,读书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有钱人家,把教书先生请到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读书。私塾称呼的来源,也就是因为这是私人的学校。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是六七岁,也就是我们上小学的年纪。开学时,学生们要对着孔子画像和老师磕头,行拜师礼。当时,老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会上学的教材一般都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多学生,学完这“三百千”就算结束了学习生涯。

古代的秀才,还是要继续学习四书五经,直到能够写出来文章。当时的秀才,大多都是博览众书,能够讨论时事的。当时的秀才,还有一些政治权利,比如见官不用跪拜,还可以免刑。被评定为秀才,就说明他有考取进士的资格,也就意味着他将来可能会入朝为官。 因为秀才是按省选拔,所以就有人认为,秀才就是今天的高中生或者应届大学生。除了这个观点,还有人认为秀才和今天的博士差不多。理由如下,清朝后期每年约录取2万名秀才,而全国约有40-50万秀才。每年录取的秀才约占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国每年录取博士7.5万人约占人口的1/20000。

如果按照比例来算的话,秀才相当于博士,如果光看学习的知识来看,古代秀才也只能达到高中生的水平。但不管怎么说,古代秀才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那个教育率低下的时代。 古代皇权制服下,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翻身的机会。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就是读书的好处,也说明了读书在古代的重要作用。不知道在你的心中对于秀才有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参考文献:《科举制度发展史》《隋唐新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