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狮子,你是先想到非洲草原上长着长长鬃毛,尖牙利爪,不怒自威的野生狮子。还是立在高府大院门口,饱经风霜,镇守一方的石狮。亦或是锣鼓喧天时候,在台上敏捷跳跃的舞狮。
想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不对劲,狮子不是非洲才有吗,古人又没到过非洲,怎么会创造出那么多狮子形象?
洞狮与杨氏虎
中国是有狮子的,在距今30到10万年前,我国生活着一种名为洞狮的狮子。
洞狮体型庞大,足足有3米长,比现在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要大得多。
洞狮除了有现代雄狮同款鬃毛外,其它方面更类似于老虎,它长着较浅的老虎斑纹,四肢粗壮,根据冻土层出土的幼崽化石来看,它们的毛发很可能是白色的。
根据考古研究,洞狮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曾有洞狮头骨出现,如今在黑龙江一家博物馆内展出,证明我国确实有洞狮存在的踪迹。
到1万年前,由于人类的捕杀,以及食物的减少,洞狮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除洞狮外,我国还有另外一种名为杨氏虎的狮子。
杨氏虎跟洞狮算是兄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化石狮,化石狮一直在非洲生活到了50万年前,随后它们才向各大洲扩散,进行独立演化。
当时走进欧洲的那部分化石狮演化成了前面说的洞狮,进入亚洲的那部分演化成了接下来要说的杨氏虎。
杨氏虎的化石首先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遗址,科学家对它的形态以及解剖结构进行仔细分析,证实了它确实是种狮子。
之所以叫“杨氏虎”而不叫“杨氏狮”,与当时古生物学家的命名有关,对于新发现的猫科化石,他们习惯将大的叫虎,小的叫猫,不大不小的叫豹子。
所以杨氏虎才有了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据科学家推断,杨氏虎生活的时间大约是距今35万年前,生活的区域除了发现化石的北京周口店,还有广大的东北地区。
到冰河纪末期,气候开始变得温暖,大量的树木拔地而起,夺走了原本的大量草原面积,杨氏虎没了栖息地,就此消失。
杨氏虎算是我国真正有过的狮子,洞狮可能是过来串门的,这两位兄弟在历史上当了几十万年的霸主,当时统治着半边天,如今来看,也只有寥寥的几行文字书写。
传统狮子
洞狮与杨氏虎的在华夏先祖还没出世时,就已经灭绝,所以中国文化里的狮子说的不是它们,而是另外一种狮子——亚洲狮。
亚洲狮并非我国本土所有,而是分布在古代的西域地区,被当做贡品引入中国,因此被称为“贡狮”。
关于贡狮进入中国的时间,大部分的史学家认为是在东汉时期。《后汉书·章帝纪》有载:
“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这句话说的是班超攻占了月氏国的都城莎车城,月氏国俯首称臣,以扶拔、师子进献。
这里的“扶拔”有说是羚羊,也有说是鬣狗,说法不一,不过“师子”倒确实是今天所说的狮子。
狮子在古印度语中称suangi,音同狻猊,而狻猊在中国传说中是龙的儿子,所以古代狮子形象跟龙相近,倒与真正的狮子相距甚远。
“师子”这个名字,则是汉代从伊朗传过来的,宋代时有出现了“狮”这个字,不过那时的“狮”泛指各种野兽,到了明朝,才特指狮子这种动物。
在东汉时期,西域不仅传来了狮子,还有佛教。佛教有位供奉的文殊菩萨,坐骑就是一只狮子,所以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当时我国为迎接佛教,专门建立了白马寺,寺庙门口就放有狮子雕像,作为镇守一方的神兽。
有的学者考证,狮子作贡品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能更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佐证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一枚木简。
木简上写的是:
“其一只以食折垣王一人师使者,□只以食钩盾使者迎师子,□以食使者弋君。”(这里的“□”代残缺的字。)
虽然上面的文字残缺不全,但是大意是能够理解的,讲的是异邦向大汉王朝进贡狮子的事。
上面的“折垣”应该是西域的某个小国,“师子”说的就是“狮子”。
西汉还是东汉有待进一步考证,我们知道的是,从那个遥远的汉代,狮子就已经到过中国了。
到了唐朝,人们开始流行将石狮子作为大门口的镇宅神兽,宋代时,大户人家争相在自家门口放上石狮,据说如果家宅遇灾,石狮的眼睛会变红。
不过,镇宅辟邪是一方面,其主要的目的,应该还是炫富。
到了明朝,朱棣做了皇帝后,将原本的中国龙、凤、麟、龟“四灵”里的乌龟,换成狮子,从此百姓对狮子的崇敬更盛。
亚洲狮的保护
亚洲狮虽贵为神兽,可到了1840年,外来的欧洲殖民者将它们当做玩物,将对它们的猎杀当成一种风尚。成年狮被杀,幼年狮带回欧洲售卖,一时之间,亚洲狮惨遭灭顶之灾。
到1908年,野外已经很难找到亚洲狮的踪迹,人们翻山越岭,寻遍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仅剩的13头。
之后,这13头亚洲狮被当地的动物保护机构收留,送往了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在那里划出了96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用来安置它们
到1965年,古吉拉特邦的这片保护区在原本的基础上,又增添了1412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被划定为吉尔国家森林公园。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2017年,生活在这里的亚洲狮数量超过了600头。
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是这些狮子都是当年那13只的后代,由于数量太少,近亲繁殖不可避免地产生。
近亲繁殖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劣质基因不断堆积,狮群的免疫力下降,饱受疾病困扰。
2018年9月,这里爆发了一场犬瘟热的传染性疾病,短短一个月内,23头狮子接连死亡。
虽然这场瘟疫没有让亚洲狮彻底灭绝,但它们如今的免疫能力,根本无法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疾病。
有人想到了解决方法,从非洲引进健康的狮子,让它们与亚洲狮杂交,优化亚洲狮基因序列。
这个提议立刻遭到印度人民的反对,他们认为亚洲狮是神圣的,不能被其他的狮子玷污,这个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一边是它们迭代堆积的劣质基因,一边是人们推崇的“圣洁”,两相碰撞,将亚洲狮推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洞狮与杨氏虎已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灭绝,如今亚洲唯一的狮子,是让它同样成为历史,还是恢复往日的辉煌,只能看人类如何抉择,大自然如何考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