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兵西北,平灭马超、韩遂等部之后,返师许都。为了巩固权力,曹操杀伏后,立自己女儿为献帝后,进一步将献帝掌握于股掌之间。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决定继续用兵西北。曹操志在夺取汉中,进窥益州。

刘备也不敢大意,针锋相对的开辟西南根据地。为了迅速完成蛇吞象的战略扩张,刘备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蜀助战。曹操因此也敢于抽调兵力北上,在得知刘备已经取蜀的消息之后,更加紧了攻取汉中的步伐。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亲征张鲁。

汉中,(治今陕西南郑)地处益州北部,是入蜀的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盘踞在汉中的是汉宁太守张鲁,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东汉末年,是我国道教正式诞生的历史时期,其标志就是民间道教组织——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的成立。道教的形成,是与汉末社会背景有关的:统治集团腐朽不堪,无法维持社会稳定,人民不再寄希望于腐朽的刘氏王朝;儒家经学被当权者肆意践踏、扭曲,不复再起舆论导向的作用,人们纷纷在儒学之处寻找新的精神支柱和救世良方。于是乎佛教盛行、道家复兴。黄老尊崇弥漫朝野,上层提倡、贫民鼓吹。

张鲁的祖父张陵,本是一名太学生,东汉顺帝年间学道于鹤鸣山,学道有成的张陵“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因而人称其教为“五斗米教”。因张陵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所以张陵也被后世称为“张天师”,他所创的道教为“天师教”。张陵死后,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死后,其子张鲁继续在蜀地推行五斗米道。

史载,张鲁的母亲驻颜有术,人到中年的她仍然“有少容”、“有姿色”,因此成了刘焉的坐上客。

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张鲁被刘焉任命为督义司马,掌握了一定的军权。

张鲁被刘焉派驻汉中,袭杀了另一名五斗米教的领袖人物张修,在夺得教权之后,张鲁在父祖早期的五斗米教基础上加以补充发展,促使五斗米教进入兴旺发展的阶段。在势力壮大之后,张鲁不再服从刘璋号令。

刘焉死后,刘璋代立。见张鲁不听号令,刘璋一怒之下,杀了张鲁母亲与弟弟。从此双方势不两立。

刘璋派兵攻鲁。哪知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张鲁不但杀败了来犯之敌,更乘胜攻夺了巴郡。从此雄据巴、汉数十年,依靠五斗米教众的力量,以汉中建立了政、教、军合一的地方割据政权。

在汉中,除了继续推行传统的宗教活动之外,张鲁特别新设了“义舍”,给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米肉,行人可以根据饭量大小“量腹取足”。

张鲁在汉中的割据政权颇有些共产主义“各取所需”的意思,百姓在他的治下可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在战乱不休的东汉末年,汉中无疑是一方避难的乐土,吸引着各方百姓不远千里前来投奔。

张鲁又自号“师君”,将政教大权集于一身。

其下以祭酒代官长,有司法权,用行政力量维护宗教教法,又用宗教教法维护行政统治,这样便于一体化管理。

张鲁利用宗教神道推行道德教化,去鄙俗,淳风气,教化人诚信不欺,犯法者可以获得三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屡教不改然后才加以刑罚。

由于张鲁的努力经营,在战乱不已的东汉末年,巴、汉一带却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人民得以正常生活。张鲁的统治,得到了治下生民的拥戴,“民夷便乐之”。

汉政府对张鲁断绝斜谷、不通汉使的不臣行为毫无脾气,“力不能征,遂就宠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

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不约而同的盯上了张鲁治下的汉中。孙权为了将“东吴娇客”挤出荆州地区,甚至主动提出了与刘备一起“先取刘璋,进讨张鲁”的主张。

刘备不希望大舅哥染指益州,自然一口回绝了孙权;刘备在取代刘璋成为益州新主人之后,尚没有完全意识到汉中对于益州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在成功由外来户转型为土著之初,稳定压倒一切,在没有建立起对益州的有效统治之前,他无力北上对张鲁用兵。

曹操在平定关中之后,没有急于向汉中用兵,是因为后方未能完全巩固,南方又有孙权势力虎视眈眈。在得知刘备完全占据益州之后,立即亲自率军来攻取汉中。

对汉中用兵,必须要经过氐人所居地,氐人堵塞了道路,希望收取些过路费。哪知道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钱没有收到,而且被曹军连收费站也拆除了。

四月,打通道路的曹操自陈仓(今陕西宝鸡县)出散关(今陈仓西南)入河池(今陕西凤县西北之凤州),氐王窦茂有部众万余人,依托有利地理,步步为营阻击曹军。曹操历时月余,终于突破了氐王的防御线。曹军损兵折将,攻破防线之后,“屠之”。

曹军征讨张鲁,一路行来辛苦异常。

曹操《秋胡行》记载其事云:

晨上散关山,此道何其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