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巴赫少年”的标签固然吸引眼球,但人们更要看到少年背后的努力。图/网络视频截图

| 柳早

2024年高考期间,一则“高考学霸迈巴赫送考”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原来,这位被网友称为“迈巴赫少年”的高三考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孙子朱也天。

6月25日,这位杭州考生的高考成绩出炉,总分700分。朱也天告诉记者,知道自己700分时候心里还是比较激动的,理想的学府是北京大学。面对网络上“迈巴赫少年”的外号和质疑声,朱也天回应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并表示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努力摘掉“不学无术”的标签。

迈巴赫、高分考生,这样的标签组合在今天的舆论场上可谓敏感,很容易被带入阶层、教育公平等视角里进行审视。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则新闻在互联网上却受到了相当的好评,很多网民向朱也天表达了好感,也献上了祝福。

究其原因,是他的出身、家境和高考的价值是同构的。考生的爷爷朱炳仁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铜雕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考生父亲也同样是江南铜屋的传人。这可谓是个工艺世家,也是个书香门第。

专注、坚持、敬业,进而取得成就,获得更好的生活,甚至将这种家族特质代际传递,这本身就是高考试图传递的精神——一位普通人,只要他有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他就能够成功,也能为自己的家庭铺垫更高的起点。这是人们对高考底色的一种期待,希望它能够以最正向也最阳光的方式,赋予人们阶层流动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当这位“迈巴赫少年”的故事被翻出后,反倒让他人气大增的原因所在。朱也天是出色的,他的家境固然不错,但他却依然足够努力,在高考中以毫无疑问的分数证明了自己。

“迈巴赫少年”的标签固然吸引眼球,但人们更要看到少年背后的努力。

平心而论,社会对高考的画像,似乎容易带入一种“苦读”叙事,人们期待着“鲤鱼跃龙门”那样戏剧化的情节。就像前几年有一位考生,在工地搬砖时收到清华通知书,当时也曾感动无数人。

但社会发展到今天,高考故事肯定不会只有一种模板。这当中固然有家境一般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改变了自己命运;但肯定也有不少类似“迈巴赫少年”这样的故事,他们家境殷实,自己也足够自律和努力,在家庭铺就的起点上更进一步。这种多元叙事,才更接近今天高考的社会背景板。

“迈巴赫少年”的出现,也应当启发人们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期待和氛围:哪怕家庭十分优渥的孩子,同样需要自我足够的努力去学习,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去维系家门不坠,去进一步巩固“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共识。

所以,相比于显眼的豪车,人们还是应当将焦点放到少年本人身上,人们应当鼓励年轻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当去走那条最踏实也最公平的人生路径。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但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信奉那些颠扑不破的朴素价值,所有人都洋溢着向上拼搏的信念,这才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理想局面。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