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吧!他就是我们华夏大地上那“两个半圣人”中的其中一位。“圣人”那必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兼备才能够配上这个神一般的称呼,另一位是孔子,那半个是近代的曾国藩。 王阳明大力弘扬格物致知,提倡“心学”。他曾经被追捕暗杀,后逃到贵州龙场的一个地方,看着自己身旁的好友都死了,他自己也吓得不轻,于是在晚上躺在了给自己准备的棺材里。 一天夜晚风雨交加,和自己出生的情景一样,狂风呼啸,一道惊雷闪过,王阳明突然大彻大悟,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 《年谱》也记载着王阳明的悟道经过:“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

和其他人悟道不同,王阳明是突然的顿悟,其他人是缓缓的渐悟。划破历史的长空,激越岁月的波涛,吸收日月的精华,养纳天地的灵气,王阳明的“心学”就这样如惊雷一般横空出世。 王阳明至此为提倡“心学”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心即理,心外无物!”标志着心学的正式确立。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八个字:此心具足,不假外求!从此看出,我们的那颗“心”,是有多么的重要。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自己的心中。顿悟后的王阳明,不再为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担忧发愁,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那还有什么好担忧发愁的呢? 因此,王阳明死之前留下这样一句话:“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便是对他这一生的最好的总结了。

王阳明不仅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还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同时,他还是那时候的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后朝廷赐谥号“文成“。 别看王阳明如此之“厉害”,简直不是一个“人”,称呼为“神”都不为过。可这位“神人”,小时候也同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贪玩。 王阳明从小喜欢下象棋,因此也耽误了不少正事。一日母亲又见他在下棋,一气之下便将棋子全扔进了河里。这发生在哪个小孩身上,哪个小孩受得了?

小王阳明一下就哭了,委屈至极,可他没有像一般的小朋友那样该干嘛干嘛,而是为象棋而哭,写了一首《哭象棋诗》,短短56字句句令人捧腹,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这首诗顶多算得上是打油诗,可他却是王阳明小时候所写,而且是真情实感,为象棋被母亲丢进河里而哭,比现在一些自称诗人的诗不知好了多少倍。 首联“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用“乐”和“苦”表达象棋被母亲丢进河里之前和之后的内心情感变化,是在哭棋子们的不幸遭遇,也是自己哭的原因。“严亲”的描写令人忍俊不禁。 而接下来的三联则是写象棋里的各个棋子们落入河水中不同的反映,句句都将棋子拟人化,语言充满了童趣,句句令人捧腹。 兵和卒子掉河我皆不能救,将军在水里溺亡了就全盘皆输了;马在河里行了千里远终究随波而去,士进了河里随浪流向了远方;炮掉进了河中将天和地震了一响,我还在为在水中的象无比揪心啊。

小王阳明抓住了每个棋子的特点在写,活灵活现,好像就展现自己眼前像看电影一样,所有的棋子都动了起来。 每个棋子不管在象棋里还是在军事战争当中,都十分符合自身的特点。 士兵一死,都救不了将军。将军一死,战争结束;马跑得快,随烟尘而去。保护将军的士们只能也随着将军为之殉国;“炮”和“象”是在借象棋的特点表达自己被震得“伤怀不已”和自己心头被揪得“痛苦万分”的内心感受。从而结束全诗,为之一震。

综观全诗,此诗虽然没有较为深刻的意境和含义,小诗人却将每个象棋棋子的落水状况和现实的军事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于一个小小年龄的儿童来说,实属难得。 估计那个时候的王阳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哭着写的一首诗,竟然流传了500多年,还充满趣味,令我们捧腹。 屏幕前的你小时候干过哪些事,长大后觉得特别好笑的呢?没事,说出来!让我们捧腹一下……(此处有掌声和笑声)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