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商风:每个驰骋天下的徽州商人,脑子里都装着一部《论语》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这句流传下来的话可以看出来,生在徽州的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十三四岁就丢到社会上,自己去闯荡,混得好的就是荣华富贵,混的不好的就打工跑堂。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大部分是这样的过程拼搏过来的。作为士农工商中地位
人老了,富养自己的最佳方式:慢
光阴似箭,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一晃就老了,事情做了很多,没做的更多。《素问》里写道:“天以阳生阴长。”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太快的生活,会让你得到很多钱财,也会让你烦恼不断。更可怕的是,你在加速变老,来不及享受,就什么都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浅谈宋代四大书院教学内容
引言书院起源于唐代民间,经过五代十国的发展,到宋代大为兴盛。四大书院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研读儒家经典,涵盖理学教育,倡导经世致用,培养致用人才。四大书院显示出注重德育教育、名师讲学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特征。一、学规所透视的教学内涵目前四大书院流传于世的学规
中国最讽刺的三位历史名人:凿壁偷光男孩成贪官,悯农作者太腐败
一:匡衡,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感觉陌生,但你小时候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而匡衡就是故事的主角。匡家世代务农,到匡衡这里他决心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由于家境贫寒,这才有了匡衡凿破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看看匡衡的人生轨迹,绝对是一部经典的逆袭史。从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浅析宋代书院历史教育
引言宋代书院历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宋代书院有成熟的教育目的、优秀的师资、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的教学原则及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史学人才辈出的推动因素。伴随着史学体例的创新、史书编修体系的完善,以及民间讲史活动的出现,也
“盃残炙已冷,赤泽盈精神”,浅谈宋代理学气节观的哲学基础
引言儒家的气节观伴随着中国的仁人志士几千年,气节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秦汉以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特别是到了宋代时期,封建化制度进一步加强。由于宋代政权不稳定,战火纷飞,“忠”君,“忠”国,“忠”民的思想,迅速在民众的意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以理
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宋理宗意外地当上了皇帝,他知道史弥远的势力布满朝廷,他既为了感恩,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史弥远当权期间甘心充当傀儡。杨皇后虽名为“同听政”,实亦不预朝政,次年四月即归政。史弥远深知废皇子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帝之事,不得人心于是加紧推行已行之有效的政策,即扶
牛!此人堪称孔子第二,5岁入学,6岁把老爹问蒙,52岁引领潮流
这个人很牛,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5岁入学,6岁就能把老爹问蒙圈,到52岁就引领潮流,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现在一见面就问你哪个大学毕业的,而古代不,古代见面后先问:你读过四书五经没。这个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把它们编在
中国人在购物时,为何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在生活中,当我们碰到一个朋友外出时,总会热情的问一句“干嘛去呀”有些朋友就会回复你:“上街买点东西”。这里“东西”就成了商品的代名词。但不知大家想过没,为什么购物就不能说成买“南北”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就向他朋友提问过了。看看他朋友是如何
宋代逐渐出现了书面语言“白话”的倾向,原来是因为一军嫂的家书
微宋史,内涵丰富的小段子一、与冯京同时代的祖无择文采斐然,只可惜长的太过随便,三十多岁仍是光棍一条。好不容易有媒人提亲,可是女方坚持相亲。祖无择灵机一动,请了同僚冯京来做婚托。高富帅冯京骑在马上路过女方家门,那女子一见之下立即同意了婚事。结婚之后,发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