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第4军11旅作为印度的王牌部队,去北非打过德军,⼜在缅甸跟日本人交手,在⼆战中曾作为英军序列在北非和“沙漠之狐”隆美尔率领的德军交过⼿,算是印度的“百战之师”。然而就是这样⼀支最强劲旅在瓦弄之战中被我军⼀举击败。那么使印军从战争神坛上跌落的这样⼀场战役究竟是如何展开的呢?
⼀、瓦弄之战的背景
瓦弄之战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先是边界争端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存在着历史遗留的边界划分问题。
英国殖⺠统治印度期间,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红线”等非法边界线,为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其次,与印度的扩张政策有关。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思想,企图通过蚕食等手段侵占中国领土,不断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而瓦弄则被当作为入侵中国的军事基地。瓦弄离我国实控线不到20公⾥,该地可作为前进基地;同时地形险峻,山高、谷深、绝壁多,四周群山壁立,可以说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对印度的扩张行为起到了⼀定的纵容作用。印度错误地认为中国⾯临诸多国内和国际问题,无暇顾及边境事务,低估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的侵略行为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爆发。
⼆、战争经过与结果
瓦弄,位于我国西藏察隅地区,是中印之间的争议地带,总⾯积3000多平方公⾥,1942年这个地方被英国非法侵占,印度独立后继续驻军强占。印度从50年/p>
然而印度的野心却不止于此。1962年战争的硝烟弥漫到了这里,战争打破了它以往的平静。印度总理尼赫鲁制定“前进战略”,妄图啃噬我国东北边境,他组建了⼀个“东北兵团”负责对华扩张。
1962年5⽉,印军⾮法越境后和解放军边防部队交火,被解放军毙伤数十人。印度总理尼赫鲁为此向中国抗议,随后在边境地区军演,并增兵5万。
面对印度的侵犯,1962年10⽉,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对印⾃卫反击”,解放军进攻印度在边境上的部队,夺回部分领土,毙伤印军2000多人。印度随后向东北兵团增兵12000人,其中瓦弄地区增兵⼀个旅,共2000多⼈。印度派陆军第4师第11旅驻扎瓦弄,下属4个步兵营和4个直属炮兵连。
130师师⻓董占林在瓦弄前线指挥作战,战前董占林先派⼏个连抢占瓦弄地区的⾼地,在11⽉12⽇占领瓦弄05、07号⾼地,并且跟印度军队交⽕。印度军队对05、07这⼏个⾼地进⾏了围攻,最多的时候⼀天进攻9次。
11⽉13⽇到16⽇,印度军队持续进行攻坚⾏动,解放军只有⼀个连防守⾼地,印军却连⼀个营也打不下来。
11⽉16⽇中国军队用榴弹炮对瓦弄的印军阵地进行轰炸,炮击过后解放军战⼠开始冲锋。印度军队立刻收缩阵线,解放军战士用“40火”和75无后坐力炮对其碉堡进行定点清除。
16日下午13点,印度军队已被我军分割,11旅全线溃退。14时,前线督战的印度第4军军⻓卡尔见⼤势已去,坐着直升机逃跑了,印军土崩瓦解。17时,解放军占领了瓦弄。印军大量逃窜到⾬林中,战役在17、18⽇继续进行,解放抓到了大量俘虏。印度11旅此战伤亡和被俘1200多人,其中750多人阵亡。解放军缴获⽕炮60多⻔,步枪近千⽀,完全肃清了瓦弄地区的印度军⼒。
瓦弄战后,第11旅⼏乎全灭,印度政府闻者皆惊。卡尔中将被尼赫鲁撤职查办。
11⽉20日,印度第48旅全军覆没,尼赫鲁向美国求援以图摆脱危机。
11⽉21日,解放军宣布停战撤军,主动撤军20公⾥,虽然印度仍旧⾮法占领着“麦克马红线”领土,但已不敢再滋生事端。
瓦弄战役中,我军共歼灭印军1256人,其中击毙754人,俘虏502人,第130师于1962年12⽉7⽇撤离瓦弄,返回回川。
1963年4月至5月在察隅地区的巴底通,我军主动释放了在瓦弄战役中被俘的全部印军官兵。;缴获印军⻜机、直升机各1架;缴获106.7迫击炮10门、75⼭炮8门、81迫击炮13门、51迫击炮31门,⽕炮共计62门;缴获轻重机枪94挺、其他各种长短枪715支、炮弹1万余发、枪弹102万余发、⼿榴弹5400余枚、地雷1400余枚,以及其他装备、军用物资⼀⼤批。我军伤亡752人,其中牺牲198人、负伤554人。
三、战争结果分析
历史的天平最终会倾向正义的⼀方,瓦弄之战,印度战败中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其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从在印度方面来看:
⾸先,印度在武器装备上存在问题。中国军队全面换装“56式枪族”,战士们手里是10发弹容量的56半,班排干部手里是30发的56冲,加上每个班⼀挺56式班用机枪,火力已经很强大。但印军的武器,士兵还在拉⼤栓,使⽤英国半个多世纪前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少数人有半自动步枪,机枪的数量也少于我军。火力差异让印军在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其次,印军军事防御工程脆弱。甚至连雕堡都是用泥土和树杈组成。修建工事的时候大量使用木桩和树枝,前方摆几个麻袋,头顶架上木桩就是个碉堡,
表面用泥涂抹,什么钢筋水泥⼀概没有,如何去抵御呢?
从我军方面来看:
⾸先,战略战术运⽤得当,指挥策略灵活多变。近夜战和迂回包抄战术运⽤得恰到好处。我军采取了巧妙的迂回穿插战术。通过派遣精锐部队绕到敌军后方,切断其补给线和退路,打乱了印军的整体部署。
这种战术不仅有效地分割了敌军,还使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为最终的胜利做好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战⼠们英勇和顽强的奋⽃精神。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舍生忘死。每⼀位战⼠都怀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祖国的一寸土地被侵犯。
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我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瓦弄地区地势复杂,高山峻岭、深沟险壑,给⾏军和作战带来了极⼤的挑战。但战⼠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适应能力,翻山越岭,穿越密林,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先。
瓦弄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也让那些觊觎我国领土的敌人望而却步。
同时,民族向心力极强,军民一心,战备补给充⾜。藏南地区交通极其不便,山区⽆路,所有物资都靠人扛马驮,解放军发动上万名民工,拉着⼏百头牦牛运送物资,及时把军⽤物资送到了⼀线。
四、总结
瓦弄战役的胜利,震撼了印度朝野。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内维尔·⻢克斯⻙尔有以下记载:
“新德⾥到了11⽉18⽇才发布瓦弄失陷的消息,事先还公布了关于瓦弄地区正在进⾏激战的报道。这个消息⽐塔格拉⼭脊溃败的震动更⼤。⼀般公众都认为,在塔格拉⼭脊印度部队是遭到了突然袭击,认为中国部队的进攻像是⼀次由步兵偷袭的珍珠港事件。但瓦弄却是⼀个重要据点,控制着通往布拉⻢普特拉河⾕的通道,⽽印军在这⾥⼜⾜⾜准备了三个星期,事实上是采取着攻势,现在⼜败退下来。”
瓦弄⼤捷,对印度尼赫鲁政府的扩张主义侵略野心是⼀个沉重的打击,
而对我们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则是⼀个很大的⿎舞。然而我军在胜利之后便撤军了。《孙子•用间篇》有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战争本身对于⽼百姓来说便是一种伤害。我们这个⺠族最不缺的就是精神力量,日本人不懂,可惜印度人也不懂。
即便是⽤各种经济学模型计算出来自己必定能赢,他们也⼀定会输,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坚韧的民族,⽆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从来没有什么人能真正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依旧如此。这是⼀个有着⽆数缺点,却也是有着⽆数优点⽆数先进性潜⼒的⺠族,经济学家也无法计算。
千年余音仍不绝于耳“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参考⽂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四⼗四辑.[M].1992
2、《中印边境瓦弄反击战英模报告会》,傅锡志
3、《中印边境东线瓦弄之战》,李昌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