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旧书,满满都是干货!

想在阳台上种两棵青菜,却不知道怎么育苗,如何施肥;想在朋友面前做两手好菜,却不知道蔬菜怎么选,材料怎么切。

放在现在,都不是什么大事儿,短视频平台足够包罗万象。可是,没有手机的时候,父辈都是从哪儿学习这些“经验之谈”的呢?言传身教?口耳相授?这效率未免也太低了吧!

最近,一位网友在老家的房子里找到了答案,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老一辈让咱们多读书,是因为人家真的能在书里学到东西呢?

种绿叶菜前用不用催芽?种子萌芽需要怎样的温度和湿度?老一辈家里也不一定有温度计、湿度计这种“高科技”仪器。但春分时节回暖,立夏前后阳光最烈,谷雨前后的空气里大半都弥漫着一股水汽,这些东西都写在书里,也篆刻在年轻人的脑海里。

播种后需要浇水定根,一桶一桶挑,一瓢一瓢浇,未免太过累人。想要偷懒也有捷径,先看一看哪块云彩里有雨。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东西可不仅仅出现在小学课本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手中,真的有这样一本观云“真经”。

好不容易挨到了结果季,雨水迟迟不来,老水井的水位也逐渐降低。在那个没有人工教育的时代,人们只能求助于“民间偏方”。晒蜥蜴、打龙王……这些玄奥之术又是从哪里来呢?

从书上!

祈雨、炼丹、画符……你不得不感叹,中国人还真是把读书的技能点点满了。

老一辈人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务实,也比大家想象的开化,现代人讳莫如深的性教育课程,人家直接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上,有什么不懂的,看书就好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没有可能就是字面意思呢?教你调养化妆,告诉你生财之道,可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就是这么朴实且有效。

开章第一页,先上人生高度

有时候真的会对父母口中的“曾经”很羡慕,他们想查什么东西,想学什么技能,有时候只需要一本还不错的书。

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确实便捷,只需要手指敲一敲就可以带你走向另一个世界,但你接收到的东西真的实用吗?明明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东西,往往一查就是大半天。

互联网上的知识繁多且良莠不齐,如何筛选整合是一项大问题,即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另外试错的时间成本暂且不论,一次又一次筛选,真的很扼杀人的积极性。

短视频是没有目录的,没有人知道链接背后的知识有没有用,有用的知识用在哪几分钟?

如果评论区里没有“指路君”,就得二倍速加快进。

有些朋友可能就说了,21世纪又不是没有工具书了,城市图书馆里的典籍上百万册,怎么可能找不到你要的东西呢?

问题在于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翻书耗费的时间成本,还不如发一下我发短视频呢!

这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想零基础学量体裁衣,需要了解的东西无非各种布料的特性、色彩的搭配与整合,还有各种各样的裁剪版型。

长辈当年学针线活的时候,有人口耳相授,再加上一本集大成的裁缝书,没准十天半个月就能摸出门道。

现在可倒好,买一本销量最高的裁缝书,开篇第一页,先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高度。

写书的人似乎在找灵魂的共鸣者,而买书的人,有时候真的只是想做一件T恤罢了。

就算绕开了“作者有话说”,也逃不开各种意象化表达,这并不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斗争,读者只是想要服帖的图样、合适的量衣方法,并不想知道秋日的落叶和夏天的晚风。

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散文和小说里就够了,没有必要掺和进工具书。

华丽的辞藻,看得人头脑空空!

你多久没有买纸质书了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年轻人似乎对电子书更情有独钟。

一些朋友依旧喜欢手指一页一页翻动纸张的感觉,纸张独有的木质香气夹杂着油墨味儿,依旧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只是不愿意为实体书买单,相关从业人员更喜欢称之为“纸媒噩梦”。

曾经欣欣向荣的纸媒行业究竟是怎样日薄西山的呢?

互联网冲击与快节奏,生活只是一方面,真正让人对纸媒失去信心的,是掉过的一个又一个坑。

乱七八糟的榜单、不知道哪来的恭维占满了畅销书的腰封,塑封包装的书籍非购买不可拆封,买单之后才知道自己买的是一本好书,还是一本“美丽的废物”。

说是废物,其实也不太贴切。精美的外壳,华丽的辞藻,往往可以给人以最直观的愉悦。

一部分读者愿意为心灵鸡汤买单,另一部分则认为认可这些东西是对自己人生观和消费观的挑战,可书已经买了,内容也已经看了,纸媒行业总不能搞“不满意就退钱”。

但网络文学可以,他们甚至于搞出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60%试阅。

事情逐渐变得有趣起来。有的八九毛钱买来的两三千字并不便宜,有的三五块钱可以买一本书,甚至还能买某个作者的包月,平心而论,这并不便宜,如果纸质图书按照字数收费,随便抽一本都能卖到成百上千。

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文学确实给读者留够了试错空间,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没有信息捆绑,也没有封面诈骗。

读者们的关注内容重新从乱七八糟但好看的小说封面,一点点转向为内容与情节买单,着实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熬过短暂的市场乱象后,你会发现纸媒与网媒似乎找到了平衡点,网络上的好评为实体书赚足了口碑,部分爱书的朋友甚至会买一本官桥,再买一本收藏起来。

由此可见,图书就是内容为王的行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言之有物才是读者的最终需求,希望一些朋友不要搞错了主次重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