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在德国的发言令欧洲深感震惊(视频截图)

为期三天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北京时间16日晚闭幕。但会议期间跨大西洋关系遭受的剧烈震荡却并未结束。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发言中对欧洲的痛批,令欧洲深感震惊。而特朗普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将欧洲排除在乌克兰和谈之外的言论,更加剧欧洲对自己被边缘化的担忧。

有评论指出,欧洲为预防“特朗普冲击”做了一年多的准备。但短短3天,“MAGA型飓风”就让欧洲“破防”了。

不确定性的新阶段

本届上,最戏剧化的一幕莫过于万斯对欧洲民主、移民等问题的抨击。

斥责欧洲“正逐渐背离最根本的价值观”;攻击德国移民政策;点名批评欧委会;甚至连“老朋友”英国都不放过……万斯的“言辞闪击战”令欧洲猝不及防。

舆论注意到,万斯对盟友发动“残酷的意识形态攻击”时,现场一片寂静,不少人被犀利言论“惊到”。场外则是很多欧洲国家的谴责声。

“扭曲民主形象!”——这是来自德国防长的批评。

“挑起美欧争端。”——这是欧盟“外长”卡拉斯的表态。

除了讲话引起争议,万斯一些做法也让东道主德国脸上挂不住。

万斯把德国总理朔尔茨晾在一边,却会见了极右翼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在距离德国大选仅剩一周之际,此举被批评人士称为“惊人的政治干预”。

当地时间2月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

万斯上述举动释放什么信号?给欧洲投下怎样的“震撼弹”?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冯仲平认为,可从两个层面看。

第一,众所周知,美欧联盟是价值观联盟。但特朗普时代下的美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如今美国的“二把手”甚至用“价值观”“民主”来质疑和敲打欧洲。

这凸显出大西洋两岸的鸿沟加深,在更多问题上出现深层裂痕。欧洲各国政府已经无法掩盖这种分歧。

第二,虽然外界料到,特朗普上台会鼓舞欧洲民粹主义和极右力量,但没想到的是,万斯、马斯克等美国重量级人物会如此攻击欧洲主流政党。这势必对欧洲极右势力上升起到“强刺激”。

观察人士注意到,带有极右色彩的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爱国者”日前在西班牙举行政党领导人峰会。未来,在极右力量受到美国鼓励后,欧洲政治版图将面临何种冲击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美欧在本届慕安会上围绕核心议题的分歧扩大。万斯的一系列言行表明,美欧关系正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阶段。

“慕安会效应”已显现

但眼下令欧洲感到最焦虑的,恐怕还不是万斯做的上述两件事。

新华社消息,美国政府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当地时间15日在慕安会上表示,乌克兰问题谈判参加方将不会包括欧洲国家。

早些时候,特朗普与俄总统普京通话,以及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在乌克兰“入约”等问题上的“四不”表态,已经令欧盟产生“被美国抛弃”的担忧。而今,凯洛格的新言论似乎坐实了这种不安。

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于当地时间17日召集欧洲紧急峰会,着重讨论欧洲被排除在乌克兰和平谈判之外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北约或某些欧洲部队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图为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欧洲焦虑上升的同时,乌克兰心里也在犯难。

环球网报道,乌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婉拒了美国代表团要求其签署的一份文件,文件将授权美国拥有乌克兰50%的矿产资源。这体现出美乌的立场差距。

冯仲平指出,法方准备紧急召集峰会,表明“慕安会效应”已显现。紧急峰会可能试图明确两个方向。

一是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不能任由美国和俄罗斯说了算,欧洲不会甘心被边缘化,因为一旦如此,欧洲利益将受损。欧洲需要明确自身在结束俄乌冲突中的角色。

二是对于跨大西洋关系可能走向恶化,将采取何种应对。

一位欧洲外交官表示,美国一边“排斥欧洲”,一边致函询问欧洲国家愿提供哪些维和部队。“看来,欧洲将被要求监督一项它没有直接参与谈判的协议。”更严峻的挑战是,美国可能很快把乌克兰未来的长期安全问题一股脑儿扔给欧洲。

“更糟糕的噩梦”

有评论指出,一年多来,欧洲领导人一直在为特朗普的回归做准备。然而,过去三天的情况是一场超出预想的“更糟糕的噩梦”。

一段时间以来,从特朗普“盯上”格陵兰岛,到最近挥动“对等关税”大棒,特朗普对欧洲的羞辱不断。

从万斯在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抨击欧盟监管过度,到赫格塞斯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增加到GDP的5%,“MAGA型”飓风席卷欧洲大陆。

如何评价跨大西洋关系的态势和走势?

态势方面,冯仲平认为,这可能是冷战以来美欧关系的一个分水岭。

如果说冷战时期是美欧关系的1.0版,冷战后是2.0版,那么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开启美欧关系的3.0时代,双方的矛盾会加剧,关系会疏远。

从表面上看,欧美在诸多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关税贸易方面欧洲对美国的幻想破灭;防务问题上经济不景气的欧洲很难“如美国之愿达标”;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不顾盟友利益的做法令欧洲发出“背后被踢一脚”的哀叹。

从深层上看,特朗普认为欧洲占了美国便宜,后者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代价,为美国利益服务。特朗普政策转向的逻辑内核是对冷战后“民主推广”范式的彻底否定。

用海牙战略咨询公司CogitoPraxis创始人尼古拉斯·邓根的话说,特朗普的议程与欧洲安全无关,他不认为美国应为欧洲安全埋单。“这不是跨大西洋关系的新时代,而是全球大国关系取代‘自由国际主义’的新时代。”

美欧关系走势方面,冯仲平认为,这将比“特朗普1.0”时期出现更大裂痕。

从美国角度,特朗普绕开欧洲推动乌克兰问题谈判,可能牺牲欧洲利益,是其不能接受的。美国无视国际法和既有规则的做法,更使欧洲难以应付。

从欧洲角度,一方面,当前是它最需要团结的时候,无奈内部矛盾繁多,法德两大轴心更因内政问题导致其在欧盟的影响力削弱。

另一方面,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绝情寡义”让欧洲形成了加强战略自主、防务自主的集体意志,但眼下欧洲经济低迷,短期内难以解决防务自主问题。这将使欧洲在处理跨大西洋关系时陷入矛盾。

虽然各方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前景不乏悲观,但也有分析认为尚待进一步观察。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美国政治与政策高级讲师理查德·约翰逊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言论不一定板上钉钉。“其目标是重新平衡对欧关系,呼吁更多地让欧洲推动这一关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兼职教授安德鲁·温纳说,美国在集体防御方面希望盟友做得更多的做法,可追溯至里根时期,眼下只是面临一波更强的势头,因此不必对特朗普或万斯的言论感到过分震惊。

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