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这颗北部湾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质魅力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

这里的气候温和宜人,成为众多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

就在不久前,一群“没有脚的小鸟”——雨燕,不知从何方翩然而至。它们飞行轨迹变化多端,时而直线冲刺,时而急转直下,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天空中穿梭,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天际。

其实,雨燕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落地的次数屈指可数。它们尽情地进食、饮水,甚至在飞翔中完成生命的延续——交配,于是被人称为“无脚鸟”。

01雨燕与家燕并无密切的亲缘关系,与蜂鸟才是近亲

雨燕,通常指的是雨燕科的鸟类,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普通雨燕。体长介于10至30厘米之间,体重轻巧,仅9到150克。

它们拥有小巧的头部和宽阔的喙,身体紧凑,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流线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们那对既大又修长的翅膀,向后弯曲成镰刀状。

在外观上,雨燕或许让人联想起我们熟悉的家燕。尽管在日常语言中它们共享“燕子”之名,且外观相似,但实际上,雨燕与家燕并无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反,雨燕与蜂鸟才是近亲,它们共同属于雨燕目这一大家族。

02为何称为“无脚鸟”?双脚严重退化,很难在地面站立,更无法跳跃

在古希腊语中,"Apodidae"和"Apus"这两个词根都源自"ápous",意为“没有脚的”。

虽然雨燕并非真的没有脚,但它们的双脚已经严重退化。与其他鸟类相比,雨燕的四个脚趾都朝向前方,其中一只脚趾具有一定程度的前后旋转能力。

雨燕最外侧的脚趾具有一定的旋转能力,但由于旋转幅度有限,且与其他三个脚趾过于紧密相邻,导致它在地面上很多时候站立不稳。

这种独特的足部结构使得雨燕能够轻松攀附在树干、悬崖、墙壁等粗糙的垂直表面,但在地面上却显得笨拙,几乎无法站立,更别提走路和跳跃了。

不同于其他鸟类能够利用双脚蹬地获得推力迅速起飞,雨燕只能依靠它们修长的翅膀扑打几下,这使得它们的起飞过程不仅困难重重,而且速度极为缓慢。

因此,一旦落地,雨燕便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几乎等同于将自己暴露在天敌面前,成为易捕的猎物。

此外,雨燕想要成功起飞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地面必须足够平坦。如果它们不幸掉落到草丛中,那么生存的希望就变得渺茫。

这些特性使得雨燕很少愿意降落在地面,它们更倾向于在空中度过一生,因此“无脚鸟”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03最快时速达352千米,比战斗机还快,一生中飞越的距离,足够往返地球与月亮数次

雨燕以其惊人的飞行速度而闻名,它们通常以110至2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翱翔于天际。

而尖尾雨燕更是速度的化身,平均时速可达170千米,甚至在某些瞬间,它们的速度能够飙升至352千米每小时,超越了人类的战斗机。

除了每年仅有的两个月繁育季节,雨燕几乎将99%的时间都献给了天空。它们的生活几乎完全在空中进行,无论是觅食、饮水、排泄还是求偶交配,这些日常行为都无需着陆,仿佛它们真的是居住在云端的生物。

直到2016年,一项开创性的追踪研究揭开了雨燕神秘飞行能力的秘密。研究人员为13只普通雨燕配备了微小的记录仪和加速计,以监测它们每年的飞行路径和活动。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一些雨燕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次降落。

雨燕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所飞行的距离,是如此之远,以至于足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数次。

04雨燕在空中是怎么觅食的?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雨燕以其独特的觅食方式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偏爱在开阔的空地上空,于地面6至30米的高空中翱翔,只需在空中张开它们宽阔的喙,便能轻松捕捉到各种飞虫。

当雨水降临,雨燕的捕食策略也随之变化。在这个时候,幼虫和水生昆虫会聚集在水面上,雨燕便趁机在水面低飞,进行捕食。

它们轻盈地掠过水面,不仅能够捕获美味的食物,有时还能顺便喝上几口清凉的雨水。

在食物稀缺或严寒的恶劣环境下,雨燕能够进入一种低能耗的休眠状态,全身体温骤然下降,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几天到10天不等,但主要见于雨燕的幼雏。

05雨燕究竟是如何睡觉的?

雨燕是如何在漫长的飞行中休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一种独特的睡眠方式——单半球慢波睡眠。

睡眠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动眼睡眠期(REM)和慢波睡眠(SWS)。

在慢波睡眠期间,身体得到全面的舒缓和放松,这是我们俗称的深度睡眠阶段,通常不易被外界因素唤醒。

所谓的单半球慢波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它允许大脑的一侧进入深度睡眠,而另一侧则保持清醒。这种睡眠模式也被称为不对称睡眠。在这种状态下,动物可能会一只眼睛闭上,而另一只眼睛睁开,以监视周围环境中的潜在威胁。

科学家们已经在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中观察到了这种睡眠方式。在野外,面对无处不在的捕食者,能够安心地睡一个好觉几乎是一种奢侈。

对于雨燕来说,它们似乎也采用了这两种不同的睡眠方式。

然而,雨燕到底是如何分配它们的睡眠时间,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06多数鸟类会在巢穴附近完成交配,但雨燕则能在天空中完成这浪漫的事

在自然界中,鸟类的繁殖行为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了独特的魅力。雄性绿孔雀以其绚丽的尾羽和优雅的求偶舞蹈吸引雌性;啄木鸟通过用嘴敲击树干,发出一连串“笃笃笃”的声响来吸引异性;艾草榛鸡会在自己富有弹性的嗉囊中贮藏空气,并借助充气和放气间发出“砰”的响音来招引雌性;蓝脚鲣鸟在求偶时会竖起尾羽,并高高抬起一只脚,展示其脚面鲜艳的蓝色。

鲜为人知的是,97%的鸟类并不具备外生殖器,它们拥有的是一个多功能的泄殖腔,用于交配、排泄及排遗。这些鸟类通过泄殖腔的短暂接触来完成交配,这种方式既高效又独特。

每年的4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雨燕的繁殖季节。对于雨燕来说,交配不仅是繁衍后代的必经过程,更是一场空中的浪漫仪式。

与大多数鸟类不同,它们并不在巢穴附近完成交配,而是选择在广阔的天空中进行。

为了完成这一交接仪式,它们在空中滑翔、旋转,甚至在交配过程中共同滑落一段距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