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

一条“人工天河”蜿蜒盘旋了半个多世纪

这就是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1960年

十年九旱的林县人为了活命

用铁锤、钢钎和双手

在太行山的绝壁上

凿出了1500公里的“生命之渠”

红旗渠

不仅是一处风景

更是一本写满勇气与信仰的教科书


动图来源:《从延安到红旗渠》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红旗渠考察时提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202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这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伟大工程,不仅滋养了林州大地,更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动图来源:《从延安到红旗渠》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事业部

特别制作推出

十集儿童广播微剧

《红旗渠了不起》

剧中以年纪最小的修渠人张买江

真实故事为原型

用穿越等艺术手法和儿童视角

生动再现了那段感人至深的奋斗历史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一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二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三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四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五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六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七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八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九集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第十集

《红旗渠了不起》以“穿越”为叙事手法,剧中现代少年主人公穿越到当年红旗渠修建现场,与张买江等修渠英雄并肩“劳动”,深刻体会到“一锤一钎干革命”的豪情壮志。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既贴近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又让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可感。

该剧策划王晓晖,监制张铭,编剧、导演杨城,制片人沈剑波,编辑朱秀萍、王艺等,在创作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声音表演和丰富的音效设计,塑造了饱满的人物群像。

无论是少年张买江的执着勇敢,还是老一辈修渠人的无私奉献,都通过声音艺术跃然耳畔。精良的后期制作更让听众仿佛置身于红旗渠的修建现场,感受到“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震撼与感动。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奋斗课。

未来

河南广播电视台

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

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片来源:《从延安到红旗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