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千叟宴上康熙为何以空酒杯向索额图、明珠敬酒
导语:这是基于二月河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自然在情节上与真实历史有着不同之处,然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说是作家基于自己合理想象与真实历史的混合,或许细节处有所出入但里头的情感表现得却是真情流露。《康熙王朝》中,康熙六十年便举办了千叟宴,这是当时盛大宏大的
康熙要处死重臣,他听后对妻子说:快告发我谋反,这样就能救我了
康熙二十六年,大清朝的朝廷发生了一件足以被称之为“天翻地覆”的大事。一位虽无相国之名,却有相国之实的朝廷重臣触怒皇帝,后者盛怒之下,下诏褫夺了这位重臣身上的权力。短短一夜之间,这位名叫纳兰明珠的权臣就丢掉了自己辛辛苦苦,耗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好不容易得来的武
历史上的于成龙于青天属于什么级别?感叹重量级历史名人太多了
清朝重臣于成龙,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历史人物?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一下于大人的经历。于成龙,字北溟,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考中副榜贡生,但并未在大明任职。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45岁的于成龙,接受了清廷的委任,
同样是县令,明代的为何不怕督抚,而清代的却如同老鼠见了猫?
知县是明清两朝地方最低一级的行政官员,除了两京的个别“京县”以外,大多数品秩为七品。可是这两个朝代的知县却有很大的区别。相对来说,清代的知县权力更加集中,政治地位也要高一些。首先,明代的知县是多头领导,而清代知县则基本是单头领导。明代的知县上面有十几个上
他官居一品,家里曾雇不起下人,因骨头硬出名,死后百姓含泪相送
(浪淘古今事原创,发表于百家号,未经许可不得抄袭、洗稿和抓取)每一个朝代中,都有一些标榜历史之人。在清朝的历史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一群值得后人永远怀念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他的名字叫沈葆桢。此人死后,有人上奏朝廷的奏折里这样描
于成龙:为官19年,连升11级,清朝第一廉吏,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
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獷悍,初隶版籍。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实拍成龙“惊天一跳”拍摄地,网友感慨被骗,其含金量究竟如何?
成龙的"惊天一跃"拍摄现场,观众惊叹于其真实性,却有声音质疑其价值。2024年5月6日,一篇犀利影评文章首发,深入探讨了成龙电影中的这一经典镜头。成龙在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开拍、跳跃、医院",但背后的故事远比这复杂。以《我是谁》为例,成龙的这一跳不仅赢得
伴君如伴虎,孙嘉诚因为求雨得罪了雍正,雍正仅用一招就解决了他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越是接近皇帝的大臣,往往要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即使你是一个忠臣,也会被遭到皇帝的算计,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孙嘉诚的为官之道,顺便带你解析一下孙嘉诚真正的死因。首先,雍正皇帝刚继位的时候,朝廷之中八爷党的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来”自甲骨文的“麦子”熟了
6月3日,尉氏县十八里镇和尚庄村村民正在抢收小麦。李新义摄6月2日,农机手驾驶秸秆打包机在夏邑县中峰乡朱双楼村农田里回收秸秆。夏天摄“甲骨文中的‘麦’从‘来’从‘夊’,形象地描绘了麦子的模样,根、茎、叶完备,且麦芒直刺。”□本报记者张体义“芒种忙,三两场
70岁成龙发文庆祝生日:能老是一件幸运的事,请大家放心我的身
成龙,这位华语影坛的传奇巨星,在4月7日这一天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七秩寿辰。不同于寻常明星的生日庆典,成龙选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与粉丝分享这份喜悦——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回顾了自己的影艺生涯,感慨时光荏苒,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每次听到‘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