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春节期间的银行太疯狂了!”1月30日,一位来自福建省的朋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除夕一早去银行取钱准备过年包红包,跑了几个网点,ATM机上都没有钱了。柜台取款超过2万元,需要提前预约。
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走亲访友的休闲娱乐时光,但对于银行工作人员而言,也是保障金融服务顺畅的关键时刻。
近年来,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普及,不少银行线下业务办理逐渐冷清,但春节期间,一些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网点每天都挤满了人。”
1月31日,一农商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春节期间,来网点的客户很多,有的客户取现金准备发红包,有的客户存取养老金、过节转账汇款给亲朋等。
网友爆料银行门口都在排队取钱
银行网点挤满客户
“银行取款机上取现,只拿到100元。”“从6家银行ATM机上取出来2000元。”“只有一家银行不排队,冲过去取钱,被告知没钱了。”
春节前后,多地银行网点迎来业务办理高峰,尤其是存取款业务。业内称之为,一年一度的“现金春运”。
某国有大行江苏一支行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银行几个ATM机,初一早上加了600万元,下午就被取空。”
另一家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银行做足了应对高峰的准备,但取现的人太多,除夕晚上5点ATM机加满钞,晚上10点就被取空了。
除此以外,为了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和防范风险,银行对于ATM现金存取业务也设定了一定的限额规定。
当金融防风险遇上春节现金需求增加,多地银行网点客户人数也大增。上述福建客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预约取款5万元,次日排队2小时才办理完。
不少客户还提到,由于大额存取款都会被询问资金来历、用途等,所以业务办理较为缓慢。
“我取款5万元,被柜员问资金来历,做什么用,我说是给家中小辈发红包,对方没有继续盘问,顺利取款。”一名客户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他前面一位客户取款30万元,资金来源说是别人还债,柜员要求出示欠条或相关聊天记录,被询问了半个小时。
春节期间,银行网点跟往常一样,营业前工作人员还需提前检查设备、整理现金和凭证、打扫营业大厅等。而除了取款外,养老金存取、补卡、转账也是网点重点办理业务。
“特别多老年客户来取养老金,由于养老金不限额,有些客户会将一年的养老金取出,金额较大,业务办理时间也较长。”1月31日,一名邮储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
另一名银行柜员表示,同为银行工作人员,初三去办理业务拿到了120号,特别能理解该网点柜员的辛苦。
国有大行陕西一网点工作人员表示,春节前几天,该网点两个窗口,每天叫200多个号,春节期间也是挤满了人,每天传票80、90,甚至100多笔。
此外,在春节期间,多家银行网点还增加了“反诈”宣传,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向客户讲解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等知识,提醒客户在节日期间注意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增强自我防范能力等。
网友称排到了但机子没钱
多家银行调整营业时间确保业务平稳运行
春节期间,金融服务需求迎来高峰,银行业务也没有因为假期而停歇。
面对客户节日增加的现金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现金中心发文表述,为确保春节期间自助设备的正常运行,该行现金中心提前制定了详尽的自助设备加班运营计划。工作人员对天津市220余台自助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加钞与维护工作,确保新钞及10元零钞供应充足,让市民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便捷、高效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
该机构表示,现金中心还每日安排专人进行银行卡限额调整工作,积极回应客户的提额诉求,确保节日期间提额和申诉渠道畅通无阻。
同时,一些银行上线“现金预约”功能,方便客户预约取现。例如,广发银行的个人电子渠道“现金预约”功能,能覆盖个人手机银行APP及“广发银行”微信公众号,支持大额现金、零钞、零钱包及主要外币的预约。客户只需提前在线上预约,到网点即可快速取到所需现金。
为满足客户的节日金融需求,多家银行还发布公告表示,提前规划,周密部署,全方位确保春节期间金融服务的顺畅与高效,实现金融服务“不打烊”。
其中,网点ATM、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设备网络正常运行。一辖区内同一家银行多个网点轮休等。
网点轮休期间,客户可前往营业的网点办理业务,也可通过银行自助设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设备网络办理业务,还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预约办理现金取现业务。
例如,渤海银行发文表示,该行各地分行多措并举开展新春金融服务,统筹做好营业安排和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确保春节期间金融服务“不打烊”“不断档”,以金融力量助力人民群众过上安心年、幸福年。
此外,某地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春节前接到通知,2025年春节期间各网点初一到初七均对外营业。
另一地区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也表示,往年该地区春节期间营业时间缩短,今年全部改为正常营业时间。
网友称去存钱成香饽饽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