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有一个大臣叫做噶礼。他也算是名臣了,只不过他的名基本上都是恶名。噶礼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办事勤快也聪明,但是在人品上实在是差得一塌糊涂。

噶礼是一个贪官,贪了很多钱,也做了很多不法之事。但是他权势很大,因此没有人敢捅出去。后来发生了“辛卯科场案”,具体的过程小编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反正大体上是一个考场舞弊贪污的案子。噶礼也牵扯到这个案子中来。

噶礼干的事情还不止这个。他纵容治下的米商,把米都卖出国,导致本地的米价暴涨。如果说“辛卯科场案”是关于士子和官场,那么让米价上涨可就切切实实地关系到民生问题上了。所以噶礼治下一时间也是民怨沸腾。

江苏巡抚张伯行和尚书张鹏翮去调查这些事情。张伯行和噶礼他们两个相互弹劾。张伯行说噶礼卖举人得了五十万两,噶礼说张伯行这纯属是侮蔑,自己和他不共戴天。这个时候名声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张伯行一直以廉洁著称,品格非常好,噶礼就不用多说了,有才无德。按理说,这两个人互相弹劾,应该都被夺职。但是康熙留下了张伯行,只革噶礼的职。

康熙罚噶礼去热河修城工,算是赎罪。结果噶礼消极怠工,一直都不完成。康熙非常生气,把他交给刑部处理。这个时候噶礼的母亲又来到都察院,说噶礼要毒杀自己。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过,应该处以极刑。康熙弄瞎噶礼的眼睛,割掉他的耳朵,他的家人是同谋,一起被处死。噶礼的母亲不满足,希望能够凌迟处死,然后焚骨扬灰。

康熙法外开恩,让噶礼自缢而死。噶礼留了一手,他贿赂监绞官,让自己没断气就躺进棺材里。等到半夜的时候,噶礼突然从棺材里得意地说:“人都走了,我可以出来啦!”结果外面都是人,监绞官正在那里等着呢。噶礼破棺而出,把其他人吓得半死。监绞官害怕事情败露,连忙用斧头把他砍死,灭了他的口,然后连棺材带人一起给烧了,再回去和康熙交差。估计是噶礼失去眼睛和耳朵,分不清楚情况和时间,结果出现这样的失误。这可真是罪有应得啊。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稗琐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