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在全球体育赛事中备受关注,无论在哪里参赛,中国选手总会成为焦点,且常常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情况却完全不同。

当时,芬兰在即将开幕的奥运会上才临时邀请中国参赛。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52年7月17日,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届奥运会。

而且这次奥运会还同时邀请了,冷战双方的主要代表美国和苏联参与。

而这也是苏联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国际奥委会和芬兰都向中国发出了参赛邀请。

然而,这一邀请并非单纯地向一个中国发出,而是同时向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递出了橄榄枝。

当时并没有中华台北这一称呼,这也就意味着两岸的代表队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比赛现场。

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不允许同时出现两支代表中国的队伍。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蒋介石,都反对双方以中国的名义同时参赛。

于是最后只能由国际奥委会和芬兰联合讨论来决定,到底邀请中国大陆还是中国台湾。

1952年7月17日,国际奥委会经过投票之后,以33票赞成、22票反对通过决议,决定正式邀请中国大陆的选手参赛。

7月19日时,这一消息传到了中南海。

周总理接到决议后,立即作出回应。

他决定接受邀请,组织一个40人的体育代表团去芬兰参加奥运会。

周总理还表示,一定要去,只要五星红旗能在奥运会的赛场升起,就是胜利。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总理迅速派人组建了一支代表团,由荣高棠任团长,黄忠和吴学谦任副团长。

代表团包括了15人的男子足球队、10人的男子篮球队、男子游泳运动员吴传玉,还有翻译、医生及记者等。

7月24日凌晨,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体育代表团乘飞机出发,赶往赫尔辛基。

当中国代表团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29号的中午,此时奥运会已经进行了好多天。

抵达奥运村后,中国代表团顾不上休息,立即举行了升旗仪式。

数百名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和新闻记者参加了这一仪式,气氛热烈友好。

在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冉冉升起,新中国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由此正式开始。

那么在这届奥运会上,新中国的运动员表现如何呢?

1952年7月17日,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

国际奥委会和芬兰同时邀请中国大陆和台湾参赛,但由于两岸不能同时参赛,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邀请中国大陆参赛。

7月19日,周总理迅速组织了一个40人的代表团参加芬兰奥运会,这个代表团也在29日的时候,终于来到了赫尔辛基。

那么,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有些比赛都已经结束了,我国运动员没有机会去参加,最后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男子100米仰泳预赛。

但是由于在赶来的路途中过于疲劳,再加上时差影响,吴传玉最后没有进入决赛。

但是尽管比赛机会有限,芬兰奥组委对中国代表团却非常友好。

他们还特意安排芬兰足球队与中国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而除了参加有限的比赛,中国代表团在赫尔辛基奥运会期间还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展示新中国的形象。

他们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宴请各国官员和运动员,增进了国家之间的了解。

8月3日,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新中国的第一次奥运旅程也完美谢幕。

这次奥运之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虽然没有取得优异成绩,但我们国家想要参加奥运会的积极精神,却让世界各国都对我国有了全新的看法。

回国后,周总理亲自听取了代表团的工作汇报,深感仅仅升起五星红旗是不够的,中国运动员应该在世界体育界做出更多贡献。

因此,周总理提议在政务院设立一个与各部委平行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而热心体育事业的贺龙则出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2年,周总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中,还讨论增设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问题。

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体育事业,周总理指出,当前体育运动的方针首先是要普及,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人才。

周总理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远见卓识。

他敏锐地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是国家形象和民族自信的象征。

在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过程中,他亲自指挥并快速组建代表团,尽管比赛成绩不佳,但极大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

周总理的决策和努力,为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