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降生,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一副唯我独尊之姿,刚好这一天为中国的农历四月初八,佛教就将这一天定为佛诞日。

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某一天梦见了一座大的金人,头顶放射白光,汉明帝刚想询问,那金人就向西方飞去,第二天朝会时,他向文武百官讲述了梦中所见,博士傅毅就进言: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 博士傅毅又提起骑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时,带回了十二座金人,12座金人引起了明帝兴趣,就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经,蔡愔西一路风尘,用白马驮着佛经回到了洛阳,明帝大喜就在洛阳城建立了第一座佛经寺庙白马寺。 佛教自从传入了中国之后,历经坎坷,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进入了兴盛时期,根据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僧侣过万,虽然历史上出现了几个灭佛事件,但近代当中,佛教的星星之火又燃起了。 在佛语当中,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了,那么这句最平常的佛语都在佛教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呢?

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当中,将最普通的“南无阿弥陀佛”玄分为“六字释”,“南无”者即是归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阿字又代表十方三世佛,弥字是一切诸菩萨,陀字代表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众所周知,佛教都是印度传过来的,因此我们现在的佛教都是通过梵文进行汉化翻译,这种也成为汉传佛教,南无在梵文当中亦译作“南谟”,意思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常加在佛和菩萨名称之前。

比如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在梵文当中,称为甘露王,他是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能够接引念佛热前往“西方净土”因此又成为“接引佛”,在汉传佛教当中,就是“无量寿佛”。 佛语当中又称: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就是说,当我们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忆佛念佛,心中就凝聚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下念佛,当下就成佛。

这就是在讲究的念佛人的信仰,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佛语,但蕴含各种难以理解的道理,也只有真心念佛的人,才会有这种体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