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灭国教训,在“太监干政”方面予以了极为严格的限制规定。自顺治朝开始,顺治皇帝就曾专门针对太监下发数条禁令,而且几乎每一条禁令的后面都会跟上一句“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的惩治要求。顺治朝以后的历代帝王,更是只将太监视为“最听话、最驯服的奴才”,毫无地位可言、毫无尊严可言。
康熙皇帝曾经视太监为“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乾隆皇帝更是将太监评价为“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可等到慈禧太后当家作主的晚清时期,太监的身份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干预朝政”依然是必死的大罪,但宫中地位却有了突破性变化。 于慈禧太后身边服侍半个多世纪的总管太监——李莲英,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太监代表。 李莲英,晚清时期最具权势的清宫太监,慈禧太后曾为其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祖制约束,将其晋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
巅峰时期的李莲英,到底有多受慈禧太后恩宠?我们以几个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1、同治十三年,李莲英晋封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按照宫廷旧制,太监进宫服役满三十年没有大过失者,才能选补首领太监,可是李连英此时进宫服役仅十七年,就已成为众多太监之中的佼佼者,足可见慈禧太后对其恩眷之深。 2、《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曾经明确记载了慈禧太后和李莲英之间的状态: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们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有时候,西太后还亲自来到李莲英的寝室,招呼李莲英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西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来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载来看,李莲英几乎成为了慈禧太后不可缺少的知心朋友,这在清宫之中是极为难得的关系状态,也足见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恩宠程度。
3、《清朝野史大观》对于李莲英的受宠状态,也有过详细的记载: 凡挽一髻,簪一花,必令莲英为之,不则意怏怏不快。内廷遗膳,例与内监,然遇莲英所嗜者,必节食以遗之。 李莲英不亲自伺候,慈禧太后就闷闷不乐;遇有李莲英喜欢吃的膳食,慈禧太后总会给其留下;甚至“听戏必并坐”、“赏赐必优先”。正是因为这种无以复加的恩宠,才会有民间对李莲英“假太监”身份的质疑。 可就算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恩宠,就算拥有了突破祖制的“正二品”顶戴,李莲英却为何从未问鼎清宫太监的仕途巅峰——“敬事房大总管”呢?
在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李莲英永远都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的“老好人”形象,就连和慈禧太后站在对立面的光绪皇帝也曾发出过如此感叹: “要没有李谙达,我就活不到今天。” 更何况,能在晚清宫廷混到如此地位,能在慈禧太后身边恩宠不断,李莲英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也就是说,若论人缘、论办事能力、论人情世故,李莲英绝对有资格担任“敬事房大总管”。
而且,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光绪七年的春节赏赐中,身为“储秀宫总管太监”的李莲英获得了以下赏赐——“大荷包三双、小荷包六个、一两重银锞六个、五钱重银锞六个”,和当时的“敬事房大总管”李双喜获得的赏赐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可以和李双喜平起平坐,李莲英已经具备了成为“敬事房大总管”的资格。 那么,李莲英为何就是成不了“敬事房大总管”呢? 原因很简单,慈禧太后离不开这个忠心耿耿、善解人意的老奴才! 有了安德海被杀的惨痛教训,李莲英对奴才和主子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新的思考,他不仅学会了揣摸主子的心理性格、习惯爱好的方法,能够千方百计地讨主子喜欢,同时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始终忠诚以待。长此以往,慈禧太后逐渐将李莲英视为内廷依靠、外朝挡牌,让其从安德海的替身升级成为了新的恩宠对象。
对于慈禧太后这样一个女性统治者而言,她既要利用太监,还要严防太监趁机揽权,李莲英或有贪腐表现,但却从未有过类似安德海的“干政”表现,更没有任何背叛慈禧太后的行为。这样一个贴心贴肺、忠诚可靠还办事圆滑、从未懈怠的奴才,慈禧太后怎会舍得让其离开自己,去担任无用的行政工作呢?
参考文献:《清实录》、《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清朝野史大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