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27日电(薛宇飞 李自曼)港交所如何吸引更多科创企业上市?在互联互通机制方面有哪些深化举措?如何增强股票市场流动性?

  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经纬在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采访了港交所副行政总裁姚嘉仁、港交所内地业务主管周健男。

  姚嘉仁表示,港交所的一系列举措不是单纯地追求回报,还有战略意义。港交所希望把新经济公司引到香港来,把它们变成香港经济生态圈的重要的一员。

  吸引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内地业务主管周健男(左)、港交所副行政总裁姚嘉仁(右)。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近日,内地一家创新研发平台公司通过港交所18C规则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引发关注。

  18C规则指港交所《上市规则》引入的第18C章。18C规则适用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该规则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谈及18C规则,姚嘉仁表示,18C规则是《上市规则》中比较新的章节,它覆盖的五大特专科技行业,大都符合新质生产力的标准,经济高质量的发展需要这些行业。未来在港交所可能会看到更多这类企业的上市。

  姚嘉仁解释称,这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通常掌握了相对重要或者比较有突破性的技术,它们需要为技术寻求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将市场从中国内地扩展到全球市场。因此,在未来会看到更多此类高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姚嘉仁指出,2018年以前,港股市场主要由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公司主导。2018年港交所进行了一次很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深刻地改变了香港市场的DNA,让香港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和新经济企业融资中心。2023年,港交所再次改革,推出18C规则。

  截至2024年5月31日,港交所共迎来了313家新经济公司,融资总额达9525亿港元,占整体新股市场融资总额比例达到了65%。

  “在新经济领域里面,现在的港股已经跟五年前差异很大,港股聚集了越来越多能代表新经济的企业。未来,更多企业能够在港股看到机遇,我们不仅面向中国公司,也欢迎全球的公司来香港上市。”姚嘉仁说,在传统行业上市方面,港股市场也没有任何排他性,没有特殊偏好,只要符合《上市规则》的要求,港交所也会欢迎传统行业公司来港股上市。

  周健男补充道:“支持新经济企业或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打造香港经济发展生态圈。港交所在不断改善融资环境和提升融资能力,会给初创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吸引它们赴港上市。”

  互联互通是两地资本市场发展重点

  2014年11月,“沪港通”试点正式启动,标志着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为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香港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搭建了桥梁。2016年,“深港通”开通,沪深港三地股市联结起来,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沪深A股,内地投资者则可以直接买卖港股。

  谈及沪港深互联互通,姚嘉仁表示,香港市场既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一员,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员。在“一国两制”的支持下,互联互通实现了最可靠的双边资金互动的机制,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有效引导资金与风险进行匹配。在这当中,港交所充当了“超级联系人”角色,连接了交易、清算、结算以及风险管理等多种要素。

  周健男表示,这10年来,互联互通机制给内地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便利,给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融资场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谈及未来港交所在互联互通机制方面的深化措施,姚嘉仁指出,4月12日,新“国九条”提出,拓展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这些政策意味着,互联互通机制将是未来两地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之一。

  “今年是互联互通十周年,我们希望香港未来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还要成为风险管理中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枢纽,我们正在围绕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各项业务发展。比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当中,在互联互通机制中引入大宗交易,在香港推出人民币国债期货。”姚嘉仁说。

  在推动互联互通之外,港交所也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姚嘉仁称,未来港交所将进一步搭建风险可控的市场环境,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推动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服务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市场,以及吸引内地投资者到香港投资。

  姚嘉仁坦言:“互联互通不是简单地相连,这中间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未来,港交所会尽力去解决。”

  港交所IPO处于回暖状态

  今年4月,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CMSG)发表全球首季新股上市(IPO)报告显示,港交所今年首季新股(IPO)集资全球排名已跌至第10位。期内有12宗IPO上市,融资47亿港元,去年同期则有18宗IPO上市,融资67亿港元,这意味着,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宗数与集资额,分别按年跌33%及30%。

  谈及IPO募资规模下降,姚嘉仁表示,当前,不同经济体经济复苏时间表不一致,经济增长态势有所差异。整体看,大部分国际市场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利率环境,这导致全球新股市场受到影响。例如,海外一些银行的存款利率能达到5%,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存款收益,而不太愿意做其他投资。如果利率回归比较正常的状态,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和回报价值就会比较明显。

  姚嘉仁坦言,港交所在过去几年做了大量工作,来提升IPO效率和增加市场活跃度,如去年10月,港交所新股结算平台FINI,将新股结算周期将由“T+5”缩短至“T+2”,大幅提升新股发行效率。

  姚嘉仁也谈到了增强股票市场流动性方面的举措。他表示,港交所通过丰富产品线、客户来源以及市场微结构的调整来提升市场活力和流动性,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到香港上市。

  在周健男看来,香港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它既与中国内地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又高度国际化,这使得香港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内和国际经济周期都会给香港市场带来波动,这是香港市场独特的地方,也是它面临的挑战。

  姚嘉仁透露,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气氛逐渐回暖,截至6月20日,港交所迎来了27只新股,今年已收到73宗新股上市申请,比去年下半年多50%左右。目前正在审批的上市申请有约110宗。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 @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罗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