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咸平年间,西京洛阳县城处,有一人家,主人姓刘,名为景洪。刘锦鸿曾在青州做官,深得上级信任,官至青州刺史。 刘锦鸿六十岁的时候,深感自己体力有限,便向上司提出辞呈,上司念及刘锦鸿能力出众。 不肯放他走,刘锦鸿三次递辞呈,上司看出他的决心,也知道刘锦鸿年纪大了,很不容易,既然挽留不下他,便给他办好退休待遇。让他回老家享清福去了。

刘锦鸿告老还乡后,在洛阳找了一个四十多岁女人李氏,娶回来做继妻。刘锦鸿洛阳老家,本来家境又殷实,加上这几年做官的积累,家中的产业日益新盛。 刘锦鸿回去之后,看到这些祖业,刘锦鸿不忍心卖掉,自己又想图个清闲,便唤来本家的一个侄子,让其替自己打理家业,自己则在家中广积善德,广散家财。 只可惜,家中呆久了,自然是无聊,刘锦鸿虽然算是个大善人,接济了老家不少人,在地方也积累了不少善名。可是并没有得到老天的眷顾,没能生下个一男半女,没能享受那弄儿为乐的趣味。

眼看清明将到,这是刘锦鸿退休之后,首次过清明,自然要搞得风光漂亮一些。也期望祖上能保佑自己来年能有个大胖小子。 刘锦鸿早早便吩咐下侄子,要配齐三牲酒肉。侄子知道后自然不敢怠慢,早早就亲自准备好了这些东西。 清明那天,刘锦鸿和妻子就坐着轿子,侄子和其他族人跟在后面,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甚是引人注目。太阳刚刚升起,刘锦鸿等人就到了地方。

面对祖上,刘锦鸿百感交集,虽然在平常人看到,自己做官多年,也算是为祖上增光添彩了,可是就是膝下无子无女。正所谓不孝有三,不孝为大。想来想去,自己真的是愧对祖先。 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己也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以后想要生育儿女的概率,真是微乎及微,这可如何是好。想着这些,刘锦鸿不禁怅然泪下,周围人见他哭得伤心,纷纷动容,以为刘锦鸿是想念那逝去的爹爹了。 大家也跟着哭了起来。只有李氏知道,刘锦鸿是在哭膝下无子,愧对祖先。妻子上前去安慰道:“相公莫烦恼,妻身并非不能生育,相公如今虽然年纪已暮,但是体力未衰。生育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听了妻子的一番勉励之后,刘锦鸿的心也宽了一些,便也收住了眼泪,吩咐侄子为祖先献上三牲。祭拜完之后,刘锦鸿依然是感慨良多。便让妻子和侄子都回去,自己带一个仆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赶到山腰处,刘锦鸿突然遇到一个道人。那道人见刘锦鸿之后,便停了下来,开口就问:“先生可否是有烦心事,还是与孝有关的。” 刘锦鸿一听,心头一震,大呼惊奇,便把此事的前因后果,给那道人一一说来。道人听完刘锦鸿的事情后,要刘锦鸿拿出手来,看看手相,接着又看了刘锦鸿的面相许久。

道人缓缓说道:“我看先生起色,将来非但依旧无子无女,恐怕寿命也会将尽。”刘锦鸿听后虽然很吃惊,却并没有生气。 只是心有不甘的问道:“弟子平日素来小心与人交往,每天吃斋念佛,谁不能说做尽善事,但是弟子自认为这辈子的福分应该是修到了。怎么还会这样?” 道人说道:“自古富者必然招怨气。先生家中家中家财无数,可只有先生一人做善事,恐怕不够。”说完,道人便走了。

刘锦鸿看着远去的道人,思索着,他最后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刘锦鸿终于想通了,自己虽所行善事,但是自己的家人恐怕不是这样的。如此一来,岂不是互相抵消掉了。 第二天,刘锦鸿亲自到自家田地里、商铺中,到处探听,果不其然,其侄子平日里仗着权势,作恶多端。 刘锦鸿便把侄子叫来,训斥了一顿,将其逐出家门。第二年,刘锦鸿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正所谓,世间有因果,福祸必相依。一人心善,家人不善,其善也毁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