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3000余年,期间共有帝王500余人,而帝王驾崩后绝对是要厚葬,并且帝王生前就会下令选址为自己建陵寝,“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则又是众多帝王陵墓中的“佼佼者”。
《荀子·礼论》中有:“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在古时,人们认为人死后,会在阴间过着如同阳间的生活,尤其是帝王,更是认为重视“事死如事生”,所以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的秦始皇陵仿照的便是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也是惊瞎了后世的眼睛,而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从开始到结束就建了39年。
但古代皇帝在修建陵墓时,却十分害怕挖见“石母”,“石母”是什么?
陵墓出现的“石母”自然不是明代文人袁宏道所写的“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儿定有无”中的“石母”,而是“泉石”,被地下水浸泡了千百年所形成的石头。
挖到“石母”,就意味着陵寝的建造离地下水源很近,如果再继续在此地完成陵墓的建造,等到皇帝去世或是皇帝去世后数年,帝陵的地宫就会被水淹没,此乃大不吉。
清朝皇帝道光帝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虽然道光帝在史上是有名的“吝啬”皇帝,但对自己的陵寝建造却十分用心,选址开始动工后,就时不时的打听进程,有时还会亲自去看看怎么样了。
结果工程快完成时,道光帝的陵寝出事了,地宫里出现了积水的现象,道光帝急了,赶紧跟着大臣去检验,后来发现地宫离地下水源挨得太近了,后续的工程都无法再进行,于是暴跳如雷的道光帝就下令彻查此事。
最终得知在进行地宫工程时,挖出过“石母”,但主管的大臣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结果就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一向勤俭节约的道光帝眼看着几百万银子的陵墓工程毁于一旦,也就重罚了负责帝陵工作的几个大臣。
此外,古时候人们还有些迷信,道光帝出生时是丙寅日,属于五行中的“炉中火”,可水能灭火,道光帝的陵墓遇上积水问题,实在是太不吉利了,这也是道光帝大怒的原因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