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11月,11682名明军士兵放下了武器,剃发降清
长山之战打完了,大凌河守军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落日的余晖洒在城内士兵们那被磨得发亮的铁盔上,铁盔眉庇下的脸庞尽是迷茫、绝望、愧疚、不甘以及疲惫。祖大寿已经无路可走,城内尽是残骼!实际上,早在长山之战前,大凌河堡城之内的军民已经处于极其困难的状态之中,长山
假如明末镇守山海关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其他总兵,结局会如何?
除了吴三桂,可能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降清。就拿唐通和白广恩这两个卑鄙程度和吴三桂差不的人多来说。论人品:唐通后来不顾做人质的母亲和儿子的性命,叛顺投清;白广恩是有名的四姓家奴,当年是农民军的叛将,出卖兄弟投靠洪承畴,又出卖孙传庭投靠李自成,后来
崇祯本不想杀袁崇焕,是什么原因,让他将其凌迟处死
《明史》记载:“(崇祯)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临行前,袁崇焕没说什么,只是写下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宁远
明将祖大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皇太极执着劝降他10年?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被围已经两个多月,明军在救援四次后,再发不出一兵一将。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甚至杀马杀人为食。无奈,主将祖大寿率部众万余人第一次献城投降。投降后的祖大寿以妻子家眷在锦州为借口,主动请缨要带人混进锦州做内应,帮皇太极拿下锦州。然而,祖大寿一
崇祯皇帝杀掉了袁崇焕,最终后悔了吗?
崇祯杀袁崇焕,没什么好后悔的,事实也是如此,袁崇焕在崇祯时期,从来都没有被特赦过,更谈不上平反了。由此可见,崇祯皇帝杀袁崇焕一点都没有后悔。袁崇焕死的并不冤,只能说袁崇焕有功有过。袁崇焕有功,就是建议修筑了宁远城,并且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是处死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并不是因为陈圆圆而起,而是另有原因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崇祯皇帝朱由检被迫自尽,朱由检死后明朝也就随之覆灭!1644年李自成贡献北京,烧杀抢掠,李自成下属刘宗敏便将吴三桂最心爱的人名妓陈圆圆收入囊中。后消息被吴三桂得知,冲冠一怒为红颜毅然决然的投与满族。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熟
五年复辽天方夜谭,袁崇焕为何敢吹牛?学者:他想把关宁军军阀化
崇祯元年(1622年)四月,刚刚登基的崇祯急于想有一番作为,他立即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当时袁崇焕赋闲在岭南老家,接受崇祯任命诏书他立即北上,七月抵达北京。袁崇焕前脚刚进入北京城,还没有喘上几口气,就被崇祯喊了过去。皇帝亲自召见,可见一定有不
吴三桂投靠清朝后,又再起兵反清,当初为何不联合李自成抗清?
吴三桂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在明朝灭亡之后投降清军,但后来却又打着“兴明讨虏”的名义起兵反清,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如果是真的效忠明朝,为什么当时要投降清军呢,虽然当时明朝灭亡了,但南明还存在呀,他完全可以继续效忠南明,甚至可以
他率先背叛明朝,成为清朝第一个汉人王爷,下场比吴三桂还惨
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抗清诗人屈大均对大汉奸孔有德的评价。清初有三大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称为三藩。可各位看官有所不知,大清册封的第一个南明异性藩王却是孔有德。后来,孔有德在与南明农民军首领李定国在桂林
明末,明朝镇守辽东的名将祖大寿听调不听宣,还能在明、清之间左右逢源,他怎么做的?
明末崇祯年间,明朝军队跟清朝(后金)军队在辽东地域反复拉锯。其中,涉及到的最关键人物,既不是被崇祯凌迟处死的袁崇焕,也不是后来献出山海关的吴三桂,而是长期镇守锦州的祖大寿及其家族。祖大寿凭借他镇守的锦州,以及祖家在辽东地区的庞大影响力,在明、清之间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