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宦官虽与虎谋皮,但却是离皇权最近之人,古来太监干涉朝政,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前有赵高指鹿为马,谋害公子扶苏,推崇公子胡亥,致使秦朝二世而亡。后有东厂,代替皇帝行使权力掌管朝政,制衡朝内外各方势力平衡。
历史之上从不缺乏良善之人,但手中握有权力,如何在皇权与一己私欲之中达到平衡,本就是千古难题。帝王不以为然,太监本就是无根之人,与家族更是脱离关系,孑然一身,不用担心被私情所拖累,在帝王手中乃是随时可以出鞘的利剑,因此太监被帝王赋予权利也就无可厚非。 但历史之上太监的权力甚至可以大过帝王,同时也出现了将帝王握在手中,自己做幕后者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在唐朝和明朝之中达到了顶峰,但两者仍有不同之处。
太监差距以唐朝太监李辅国为例,唐朝太监的权利已经越过帝王,可以随意绝对决定帝王的人选,并且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之中,太监已经凌驾于帝王之上。唐玄宗退位之后,曾经多次被李辅国羞辱。而在唐代宗继位之后,李辅国仍然大权独揽,甚至公开对帝王说道:“大家向内坐,外事听凭老奴”。
帝王乃是万人之上,享有无穷无尽的优待,皇权集中在一人之手。但李辅国能当面对帝王调遣,可见权力之大无与伦比。而更为讽刺的是,作为大唐的国主唐代宗,却对李辅国束手无策,只得乖乖听从,任凭皇权落在太监手中,当一任傀儡帝王。 这并非是唐朝之中,太监独揽大权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唐朝建朝一百多年里,更有仇士良指着帝王鼻子辱骂。帝王本就是象征封建统治的最高级,但是如今却被一个太监拿捏在手里,唐朝的帝王制度讽刺之际!
但在明朝同样是宦官专政,局面却大有不同,以明朝最出名的太监魏忠贤为例。魏忠贤后期虽然独揽大权,迫害多名朝臣,但对于天启帝却从未有逾矩行为。更是后期有人上书弹劾魏忠贤,魏忠贤也只能束手无策,乖乖听从天启帝的安排。 魏忠贤独揽大权多年,更是多次涉及处理朝政,朝中势力更是盘根错节。但是在崇祯皇帝上位的短短几年间,却能将魏忠贤连根拔起,斩草除根,可见明朝太监只是皇帝脚下的一条狗。虽然是一把利器,但是出剑速度以及方向乃是握在帝王手中。
权力来源明朝太监的权利,仅仅局限在批红权之上,也就是有替皇帝处理政事的能力。虽然明朝太监可以在奏章之中指手画脚、铲除异己。但这终归只是虚无缥缈的权利,只是帝王手中权力的一个小小的延伸。换句话说,明朝太监只是皇帝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荣华富贵与生死皆是依靠帝王赐予,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利。 但是唐朝太监却不一样,自古以来,兵权与军权皆是不断地被收归中央由帝王所掌握。藩镇或者是诸侯拥有兵权之后,野心会逐渐膨大,会对中央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唐朝帝王却将最为重要的军权放在太监手中。
兵权为何在太监手中唐唐肃宗拉拢李辅国对付唐玄宗,事成之后为表褒奖,自然而然将兵权交于李辅国手中。唐肃宗明白李辅国不可能成为皇帝,太监更不可能造反。因为太监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皇帝,不可能另起炉灶重新投靠他人。 虽然当时帝王的想法很好,但是在唐朝后期,朝廷势力逐渐衰微,地方势力逐渐做大。此时唐王朝只能靠中央的禁军维持,但实际上兵权是掌握在太监手中。自然太监便成为权力的最巅峰,代替帝王管理朝政。
但明朝不同,因为有唐朝的前车之鉴。一来藩镇割据不会再次出现,而武官手中的兵权也逐渐收回中央手中。至于太监乱政的局面,明朝更是料到这么一点,所以设立东厂与锦衣卫相互平衡,以此制约太监的权利。 结论帝王太过信任与太监,手中权力尽数交到太监手中,从而使得太监手中的皇权达到封建统治的最高峰,帝王成为傀儡。但明王朝早已料到了这么一点,因此太监变成帝王手中的棋子,可以随意拿捏,手中的权力只是做到了搬弄是非,涉足兵权根本不可能。
因此同样是乱政,唐朝太监乃是亡国之人,但明朝太监并非如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