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解放军的目标是歼灭国民党精锐第十二兵团,虽然结果是好的,但其间的过程非常困难。

缺乏火力装备的中野围住了,却啃不下,一度陷入僵持,最终还是华野紧急调动部队,双方合力才将双堆集拿下。

国军第十二兵团的最后关头,三位高级将领黄维、胡琏、吴绍周分别乘坐坦克战车逃跑,但最终只有胡琏成功突围,这是为何呢?

说起来十二兵团被歼充满了戏剧性,首先在兵团组建以及司令官的人选上,国军内部就进行了一番互相掣肘。

1948年9月,解放战争已进入最激烈阶段,国民党此时已处于“四面漏风”的状态。

为了应对大规模野战,其第10军(覃道善)、14军(熊绶春)、18军(胡琏)、85军(吴绍周)在华中合编为第十二兵团。

这四个军,前三个都属于陈诚土木系,后一个依靠的则是何应钦。军队里有派系不是什么罕见事,只要能在作战时尽心配合就不算问题。

然而陈诚跟何应钦可是互相有很深戒备心和仇视心理在的,别说协作,能不掣肘就已是难得。所以这个散装的兵团自组建那一刻开始就存在着别扭。

在兵团司令的人选争夺上,更是将国军内部的“只论自身利益、不思党国整体”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二兵团以18军为主体组建,18军军长胡琏又是出了名的能征善战,还曾数次对阵粟裕不落下风,按道理来说司令官就该让胡琏担任,然而白崇禧跟何应钦坚决反对。

白崇禧跟蒋介石向来就不是一条心,能有机会给老蒋及其亲信使绊子,就绝不会错过。十二兵团成立时隶属于华中“剿总”战斗序列,小诸葛的反对很有分量。

而何应钦本来是蒋介石集团的二号人物,但西安事变他不顾老蒋性命,主张武力解决,此后就逐步失去老蒋的信任,使得陈诚变为“小委员长”。

因此,陈诚在何应钦的眼里,属于政敌的角色,不能让其再坐大。

白崇禧跟何应钦达成共识后,一起推荐了罗广文来担任十二兵团司令官。

这个罗广文也很有意思,他原先担任过18军军长,属于土木系的核心将领,但陈诚因在东北的失败被群起攻击后,罗广文认为陈诚靠不住了,就转而投向何应钦。

所以何应钦把罗广文推上来,可以一石二鸟:担任过18军军长,下面的官兵排斥情绪不会那么重;刚投靠过来就能安排一个好差事,千金买马骨式的宣传。

蒋介石见大家吵得厉害,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他还是信任陈诚的,就去征求了陈诚的意见。

陈诚考虑了很多,最终推荐了胡、罗之外的黄埔一期学生黄维,白崇禧跟何应钦后来也接受了这个人选。

黄维也是土木系中的一员、也担任过18军军长。

白、何二人对黄维放心的原因在于,从1943年开始他就脱离了军队一线,去后方训练士兵。长期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即便他担任兵团司令,也不会像胡琏那样能迅速壮大土木系的声势。

因此,各方都能接受这个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黄维。这里面有一个比较讽刺的循环,1943年黄维恰好是被何应钦举报吃空饷而丢掉兵权,没想到5年后又因为何应钦的干涉而重掌兵权,派系倾轧可见一斑。

这个“和稀泥”出来的司令官,黄维是丝毫没有兴趣,当时他正在武汉为新制军官学校忙碌,接到蒋介石“出来带兵打仗,先不要干军校了”的电令后,立马回复“不想干”。

气得蒋介石在办公室里破口大骂,随后陈诚明确告诉黄维:“十二兵团司令非你莫属,这是命令”。黄维这才不情不愿地去南京就职,不过觐见蒋介石时,他依然说:“校长,打完这一仗我还想回去办军校!”

想当司令的胡琏当不上,立刻以牙疼病和老父病危为由,离队返回武汉;不想当司令的黄维只好带着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前往驰援淮海战场。

这时的黄维信心满满,还将共产党的军队看成1943年那样,所以一头就扎进了包围圈,最终被困于双堆集。

胡琏这时才匆匆空降而来,后又飞抵南京请援,可他们本来就是去救别人的队伍,蒋介石哪还调得出兵力来救他们呢?

1949年12月15日,解放军对双堆集发起最后的总攻。眼见事不可为,十二兵团的高官各自做了应对,兵团司令黄维,两位副司令胡琏、吴绍周都是乘坐坦克逃跑的。

吴绍周名义上是十二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但实际能指挥的也只有85军。突围的过程中,他的坦克过浮桥时,浮桥坠毁了。

眼看着部下一个个倒地,又想到即便回去也要接受惩罚,吴绍周就索性坐在王皇庙前,等着被我军俘虏。

黄维和胡琏在突围前还有一个小“互动”,当时他们面前新旧坦克各有一辆,胡琏把新的让给了黄维,自己乘坐旧的。结果黄维的坦克半路抛锚,胡琏反而冲出去了。

很多人说胡琏“狡如狐、猛如虎”,他的突围之路还真的对得起这个评价。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解放军,但胡琏没有慌乱,让驾驶员正常驾驶。由于当时有很多国军坦克被缴获,所以沿途大多解放军只当这辆也是缴获后在进行测试,因此没有为难。

坦克没油后,胡琏才从中走出,这时解放军发现不对、立马开枪追击,只不过时机已晚,胡琏乘船渡过涡河逃得一命。

当然,他也不是毫发无损,其背部有多处受伤,医生治疗时取出大小弹片32块,好几处都差一点击中心脏,他的命也是够大。

胡琏住院期间,黄维的妻子蔡若曙曾去向他询问情况,这时胡琏透露出一个能冲出来的重要原因——除了胆大、心细外,还要够狠。他说:

从指挥部出来我们的车上都爬满了人,见如此混乱我就用机枪把人扫光,培我(黄维的字)心太软,他不干,怎么出得来?

三辆坦克,三种不同的命运。

吴绍周被俘很光棍,思想转变得也最快,抗美援朝时期他多次给志愿军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1952年就得到了特赦,比1959年那一批还要早;

黄维一直很不服气,对改造就比较抗拒,直到1975年获得最后一批特赦;

胡琏在金门给解放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后来在台湾省也一直得到重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