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0.5克月壤,发表了14篇论文;看到美国登月的成功,萌生了中国登月的梦想。

欧阳自远,是一位传奇、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只知道他研究过美国阿波罗17号的月球样本,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没有这0.5克月球样本,他还能成为院士吗?

今天,咱们就来用简短的篇幅,了解一下欧阳自远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1935年,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弋阳。他的名字来自《论语》中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

从他的祖父开始,欧阳家就以开药房为生。在战乱的年代,他们将不少珍稀的药卖给了红军,他的父亲甚至因此被捕入狱。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欧阳家族就把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欧阳自远的父祖都希望他长大后从医。但是,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工业是崛起的关键,工业又离不开各种矿石,因此欧阳自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地质学。他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完成了博士的学习。

欧阳自远这样的选择是冒了极大风险的,首先是需要说服家人,其次是未来的工作极其艰苦。他有三个孩子,没有一个从事地质相关工作的,因为他知道这份工作有多么艰难,不想让孩子吃这个苦。

这不是说他不爱国了,而是今天的国情不同了,采矿业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他的孩子们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为祖国做贡献。他和无数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才让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国家富强的福。

转眼间来到了1964年,一个后来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年份——我们从此获得了原子弹。但是除了地面引爆之外,我国还要测试空中爆炸、导弹发射爆炸以及地下的核爆炸。而最后一项工作,需要一个既懂得地质学,又懂核物理的人

舍欧阳自远其谁?

当时,周总理对这项试验提出了3点指示:第一不许冒顶、把山炸翻,第二不许“放枪”、原子弹不能从巷道里冲出来,第三不许污染地下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于1969年9月23日展开,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且完全满足当初那些苛刻的要求。

在那个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地,经历了无数夜以继日的工作,甚至连吃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硬是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据欧阳自远回忆,当时他像是木头一样坐在那里,但是脸上激动的泪水已经倾泻而下。

然后,就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很多两弹一星元勋一样,当欧阳自远回到家的时候,他的孩子疑惑地问自己的母亲:“这位陌生的叔叔是谁?”

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为国献身的勇气和决心。

1976年,欧阳自远再一次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当年,在我国吉林,下了一场极其特殊的雨——陨石雨。一颗重约4吨的陨石闯入大气层,发生了爆炸,最终有一百多个碎块砸在了吉林省境内,最大的一块净重1770公斤,至今仍然是人类见过最巨大的陨石

很快,欧阳自远就踏上了前往吉林的旅程。由于他长期从事地质学研究,又早在1958年就接触过陨石,欧阳自远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领队,主持了这项研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在那个时候,欧阳自远就已经是我国陨石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了。

随后,欧阳自远主持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陨石学、天体化学、月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研究的人才,为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于是就到了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把1克阿波罗样本赠送给我们,作为“国礼”。我国决定,将这份样本拿去用于研究。

所以,我们还是提出和刚才同样的问题:除了欧阳自远,还有其他人更适合研究这份月球样本吗?

没有。而且欧阳自远也知道这份样本的珍贵,毅然决然地取出0.5克,送给北京天文馆,向公众展出,自己只留半克。

很多人认为欧阳自远凭借着半克月球样本成为了院士,实则是因为他过于优秀,才能够得到研究这半克月球样本的机会。就算没有这份样本,他也是当之无愧的院士。事实证明,国家的决定没有错,凭借着仅仅半克月球样本,欧阳自远团队就发表了14篇论文,成果卓著!

但他知道,只靠外国赠送的月球样本,是不足以取得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的。想要在行星科学领域领先世界,必须要亲自探月,取回样本!

1993年,欧阳自远正式提出了开展探月工程的建议。彼时,距离他第一次接触外太空的陨石,已经整整35年了。

今天很多人问:地球还没研究明白,人民生活还没富裕,去外太空研究有什么意义?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疑问更加强烈,甚至有人说“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面对着重重质疑,欧阳自远四处奔走,花了十年的时间阐述探月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2004年,由他和孙家栋等专家起草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

没有欧阳自远,就没有今天的探月工程。看看美国如今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担忧,对我国采集到的月球样本的眼馋,就知道当初的决定有多么正确。因此,欧阳自远也当之无愧地得到了那个称呼——嫦娥之父。

2007年,欧阳自远的心血终于换来了回报,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被月球捕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现场,他和孙家栋,两位七旬老人,兴奋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即便年过80,欧阳自远仍然没有休息。他长期致力于科普事业,希望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普通人,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热爱,从而培养出更多未来的科技人才。

可以说,欧阳自远院士,一生之中都在用自己的热血,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仅仅因为研究了0.5克来自美国的月球样本,说了几句证明美国载人登月是事实的话,就被某些人冷嘲热讽,甚至侮辱诋毁。这样的待遇,让我不禁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可怕啊!

所以,今天用这篇文章,我们就是要为默默付出的欧阳院士正名。虽然“人血馒头”的比喻有点夸张,绝大部分人对他仍然充满崇敬,但我希望那些被无良自媒体误导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看到欧阳自远院士有多么伟大。

一辈子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英雄,就像捍卫祖国尊严的人民子弟兵一样,决不允许任何的诋毁。#头条创作挑战赛##嫦娥六号##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