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15日电 (记者王沁鸥、王春燕、卢星吉)16日,巴黎奥运周期的全新赛事——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将在上海开启它的第一站。来自攀岩、滑板、霹雳舞和自由式小轮车四个项目的运动员,将为奥运资格齐聚黄浦江畔。近日,国际攀岩联合会副主席小日向彻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上海开启的全新资格系列赛对项目有巨大影响;他期待攀岩能借奥运平台获得更大发展,也促进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并强调让“对手”学会分享和合作是攀岩的核心特质和赛场上最美的场景。

  小日向彻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奥运会上的攀岩项目在人工岩壁上进行,它脱胎于高海拔雪山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爬,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成一项竞技运动。它在东京奥运会上完成首秀,并将在巴黎二度亮相。

  “与平常年份相比,2024年是完全不同的,不仅因为奥运会,还因为有了全新的资格赛,这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小日向彻说,与以往由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奥运资格赛相比,在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综合性赛事中争夺奥运席位,有助于提升新兴项目的关注度,尽管这意味着国际攀联自己旗下的赛事需要重新调整日程。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f7358f88b35b9741.jpg">
  图为黄浦江畔的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比赛场地。新华社记者 卢星吉 摄

  “和许多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成熟项目相比,我们目前并不存在奥运会和商业赛事体系之间的冲突。奥运会给了向世界展示这些运动的价值的机会,也让运动员有机会去鼓舞更多人。”他说。

  入奥对攀岩的帮助是巨大的,在小日向彻看来,相关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亚妮娅·加恩布雷特(东京奥运会攀岩女子全能冠军),她现在不仅被攀岩圈熟知,而且越来越被当成一名现象级的女子运动员。全球各地的攀岩组织数量在增长,不仅是国家和地区性的协会,商业性的攀岩协会也在增加,商业岩馆的经营者也更多了。”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152e81f41ebadd8d.jpg">
  2021年8月6日,斯洛文尼亚选手加恩布雷特在竞技攀岩难度项目的比赛中。当日,在奥运会竞技攀岩女子全能决赛中,斯洛文尼亚选手加恩布雷特获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但在攀岩圈内,入奥曾引发过争议。一些资深岩友认为,攀岩是一项在自然中进行的小众极限运动,不能也不应被量化比拼。这种声音在东京奥运会前达到了一个高峰,目前也仍有一定的拥趸。

  “我们知道围绕入奥存在的批评,但从攀岩社群整体的利益出发,入奥确实让我们受益良多。”小日向彻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说道,“我自己就是一名攀岩者,在我的国家日本,攀岩在我年轻时甚至是被禁止的,但现在,许多青少年去攀岩可以得到家长的理解,甚至是国家的支持。”

  他个人并不想将竞技和自然岩壁攀岩分出高下,反而认为两种形式的攀岩并行存在是项目从事者的幸运:“一些孩子从人工岩壁开始接触攀岩,爬久了或许就会想要去到野外。当高水平竞技选手结束了国际赛场的生涯,野外也让他们仍有地方可去,这是可以持续一生的爱好。”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b40a8dfba8b7c9c4.jpg">
  2023年6月23日,选手梅渝坪在比赛中攀登岩壁。当日,2023年西藏自治区攀岩自然岩壁公开赛在拉萨落幕。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争议在巴黎周期依然存在,焦点转向了巴黎奥运会的新增项目——速度攀岩。它将从全能项目中分离出来单独设项,也让攀岩的奥运金牌数从两枚增加到四枚。该项目运动员使用的赛道男女通用、全球统一,这让设置世界纪录成为了可能,但也在传统攀岩社群中引发担忧,称一成不变的赛道会抹煞运动的创造性。

  “我们确实想过更换赛道,但目前,速度攀岩的成绩还在快速提升,速度攀岩选手们也想要在自己的项目单独设项的一届奥运会上创造新的奥运纪录,所以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小日向彻说,国际攀联同样理解批评者的初衷,但他指出,速度攀岩也确实为攀岩赢得了更多关注:“它拥有(所有奥运速度项目中)最短的赛道,即便是第一次看这个项目,它的规则也很容易理解。”他说,速度攀岩标准化的赛道利于全球推广,几秒就能完赛、过程跌宕起伏的特点也更抓人眼球。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71aec1a11d9bcdbb.jpg">
  4月13日,中国选手张少琴(左)在女子速度赛四分之一决赛中。当日,2024年国际攀联攀岩世界杯(吴江站)女子速度赛在江苏吴江举行。新华社发(王须中摄)

  尽管面临一些来自运动社群内部的争议,但在小日向彻看来,攀岩的一些核心特质在奥运赛场上得到了保留和发扬,其中之一就是鼓励人们放下对立、合作共赢。

  比如,在攀石和难度决赛前,运动员被允许集体观察线路,并可以在观察中相互交流、讨论,这便形成了攀岩赛场上独特的景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手,却能在上场比试之前分享“解题”灵感。这仿佛把人们带回了这项运动的起源——在自然岩壁和雪山攀登中,攀登者便常常打破国籍、语言等界限,共享各自获取的信息。因为在山峰中那些生死攸关的时刻,只有以更团结的精神,才能共同面对大自然抛来的挑战。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95f986fdb22d4ab8.jpg">
  2024年攀岩世界杯吴江站中,女子难度赛的部分参赛选手在赛前观察线路。图片来自吴江站赛事组委会

  “很多国际奥委会的官员都向我反复提到这个场景。这是我们的运动最为特别的一点。”小日向彻说,“岩壁上,运动员们分享着同样的体验,他们之间会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共情,这是这个项目最美的场景之一。”

  他也希望这种美能传播到世界更多角落:“我们的运动已经在东亚、欧洲和北美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也不能忘记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地区。”他说,国际攀联正在考虑创立更多地区性比赛,帮助提升上述区域的攀岩水平。

  在亚洲,中国和日本是最先承办高水平攀岩赛事的国家。国际攀联成立于2007年,中国于2008年就开始承办世界杯分站赛,目前已有青海、重庆、山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承接过这一赛事。今年,美国选手塞缪尔·沃森还在中国创造了新的男子速度攀岩世界纪录。这名年仅18岁的选手当时还透露,因为练习了攀岩,他已经开始学习中文。

rc="http://p9.img.360kuai.com/t01b0fa89ee366dc18a.jpg">
  2024攀岩世界杯吴江站首日,沃森(右)在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图片来自国际攀联

  “中国的速度攀岩一直很强,最近两项全能也进步飞快。”小日向彻说,“从全球来看,东亚是攀岩运动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我希望我们能够一同向世界展现亚洲攀岩的水平。当然,推广一项新运动仅靠几个国家或大洲是不行的,交流和合作因此非常重要。”

  即将到来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将比赛场地放到了黄浦江畔的露天场地,现场观众能在轻松的街头氛围中享受比赛,市民还将有机会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小日向彻认为,这也是攀岩这类年轻项目的生命力所在。

  “东京的首秀很好,但遗憾之处就是没有观众。今年,我们很高兴观众能重新入场。”小日向彻说,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的门票开票首日就已售罄,希望在2024年,世界能更多看到攀岩的魅力,也因攀岩而走到一起。

  参与采写:董意行、沈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