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浙江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图书《新质生产力》,该书由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从多个角度论述“新质生产力”,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加速形成和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借鉴。

全书分为“理论内涵”“实现路径”“实践探索”三大篇章,集中了学界有关新质生产力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当前部分省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先行探索,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总结、发展方向、实践推进等提供有效参考,以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助力。

黄奇帆在该书开篇写道:“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此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抓好新制造、发展新服务和培育新业态,是我们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意义。”

郑永年在书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可以把新质生产力定义为所有能够促进基于技术进步之上提高单位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赵振华认为,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立破并举,先立后破,韬略是腾笼换鸟,导向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一个产业都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不能把这当成少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事。

除了通俗易懂的理论解读,书中还提到了不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模式和水利、电力能源、金融等领域已经在践行的相关探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