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特性,飞机总是与风险相伴随,这在诸多飞行事故中得到见证。那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飞行员安全呢?需要怎样的装备呢?

早在1993年7月,参加航展的米格29战机正以高速飞行状态进行表演,就在观众为此惊叹不已之际,意外却发生了。在丧失操控性的前提下,飞行员最终依靠弹射座椅而成功获救。再比如2010年7月,一架隶属于加拿大空军的F18战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动力故障,飞行员也是通过弹射而成功脱险。当然,这种依靠弹射来保命的方法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是需要飞行姿态配合的。而在危险出现的短短几秒时间内,飞行员往往将保飞机放在重要位置,如此一来就会丧失逃生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救生呢?首先想到的就是降落伞了。据悉,法国人加纳林是首个使用降落伞成功降落的人。而在飞机出现后,怎样保障飞行员安全便成为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法国人依然走在前列,他们还是用到了降落伞,不过当飞机速度提升后,英国和德国开始尝试研制专门的弹射装置,以此解决逃生问题,出现了炸药弹射的创新。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弹射装置也得到发展,出现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火箭弹射座椅。

在1989年举行的巴黎航展期间,飞行员科沃丘尔在战机意外撞鸟后,最终依靠K36弹射座椅而成功脱险,让外界看到该装置的厉害之处。据了解,弹射座椅一般组成包括抛盖装置、弹射装置等,结构比较复杂,不仅有弹射动力系统,而且还有应急供氧系统等。从外观来看,飞行员并未背着大伞包,而是将降落伞放置在弹射座椅底部。

当遇到紧急逃生情况时,飞行员需要立即将操纵拉手拉动,也就在瞬间他的脸部会被上方面罩遮住,以此应对弹射时重力加速度的冲击。不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更为先进的战机已不配置上述弹射座椅了。由于采用精密化设计的缘故,战机在弹射时有可能遭遇座舱盖打不开的状况,那么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呢?

首先尽可能让弹射通道通畅,需要依靠爆炸装置来击碎舱盖。如果碰到弹射装置在舱盖打开后仍无效的情形时,要采取飞行反过来飞行的姿态,让飞行员有机会进行手动开伞。

如果是双座舱战机遇到紧急情形时,两名飞行员在进行弹射时很大程度上会互相影响,从而影响最终逃生。为此,设计方采取了同步弹射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这并不适用于串行双座战机,因为后者必须采取先后弹射的方法。

对于飞行员弹射要承受多大压力,有分析认为这可能要高达15G!如此高强度压力会容易损伤飞行员的脊椎等部位,即使身体能够安全,但也可能让自身掉入海洋等危险境地。为应对复杂环境,设计方在飞机上配备了几十种物品,包括自卫武器和救生物品等等。

作为最后的救援手段,弹射救生装置发挥出了关键作用,据说成功救下了上万飞行员,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