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对于机枪
       弹链的结构设计
       有不同的标准,虽然此类装备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但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美国的机枪弹链设计就比较
       土豪
       ,俄罗斯的很
       节约
       ,而中国则在两者之间玩出了新花样。


       可散式弹链
       顾名思义,
       弹链
       就是连接大量子弹的一种连续性弹药,通常用于全自动发射枪械中。
       弹链的出现和机枪密不可分,由于后者出现之后,其较高的射速和持续性的火力覆盖,使得
       弹药填充
       变得极为困难。
       而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子弹组装成“一条线”,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最开始的
       布质弹链
       应运而生,它是由帆布连接起来的弹药,通常用于马克沁机枪当中。
       布质弹链有很多缺点,比如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很容易受潮,导致布条发霉从而影响弹药供给机枪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金属弹链
       就出现了。
       金属弹链又分为
       可散式弹链和不可散式弹链
       ,从这里开始
       不同国家的偏爱就有所不同了
       。
       比如美国就喜欢使用可散式弹链,一种
       打完不用管的弹链
       ,更不需要带个空弹链增加士兵负担。


       试想一下,在打仗的时候,如果机枪手的位置不小心被敌方发现,就需要转移阵地,如果配备的是不可散式弹链,子弹刚好打到一半,
       跑路的时候还要拖着又长又重的弹链,敌人不打你打谁?
       如果是
       可散式弹链
       ,很方便拆开,在跑路的时候只需要稍微拨动连接结构上的铁丝,
       弹药就散落一地了
       ,跑起路来可谓是手轻脚快。


       此外,由于子弹的更换具有灵活性,士兵可以在需要时更换不同长度的弹链,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因此,可散式弹链
       最大的特点就是
       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就比如说在战前的时候,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就可以根据需要填充更长弹链,只要你想且有足够的条件,上不封顶。


       而且根据你的需要,弹链的上的子弹数量不一定是整数,你也可以填充像是88、66这样的幸运数字,这是比较“玄学”的,不过美军这边似乎就吃这一套。
       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
       打出去的弹链散落一地,很难回收链条,几乎就是一次性用品。
       而且不可散式弹链在填充工作上也比较麻烦,考验士兵的动手能力,在作战之前其实还好,毕竟没有人催你,可以慢慢填充。
       如果是炮弹横飞的战场,一不小心将手头弹链打完,
       想要在战场上利用不可散式弹链填充子弹,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了。
       对于美军来说,自己打完就跑,不用回收弹链反而是减轻了负担,钱不钱的无所谓,任性。
       比如,美国的
       M13弹链
       就是一种可散式弹链,它最早在上世纪中期被设计出来,用于7.62x51毫米口径的机枪,包括M60、M240、FNMAG等等,使用的时间超过50年。
       另外,还有一种
       M27弹链
       ,通常用于5.56x45毫米口径的机枪使用。这两种弹链打起来基本上不用考虑回收问题,方便好用。
       不过,这可让俄罗斯老铁看了直摇头,直呼美国太过浪费了。
       不可散式弹链
       其实,前苏联也偏爱这种不可散式弹链,毕竟自己不是很缺钱,再加上好用,自然成为华约国家的首选对象。
       可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便
       穷得揭不开锅
       ,只能在军用方面想法子省钱,于是开始使用
       不可散式弹链
       。
       与可散式弹链不同,不可散式弹链
       想要从中间拆开是比较困难的。


       这是因为
       子弹和子弹之间被铁丝牢牢锁住
       ,用于固定子弹和弹链的衔接。
       这种设计结构也使得不可散式弹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它通常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承受枪械的反冲力,并保持稳固子弹的位置。
       也正是因为这种稳定的性质,导致了它在弹链的填充上,只能有固定的数值。


       比如,一条不可散式弹链的子弹数量标准分别有
       50发、100发、甚至是150发
       不等,当然这种弹链也可以无限制延长,
       但考虑到难以拆卸的特点,通常不会做的太长。
       比起不可散式弹链,它的好处在于,打完一轮之后,填充子弹起来更加轻松,在回收弹链的时候也是一抓一大条,非常方便。
       最关键的是通过循环利用弹链,
       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军费开支
       。


       不过不可散式弹链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
       “影响作战行动”
       ,以及缺乏“
       灵活性”
       了。
       士兵不仅需要一直拖着一截弹链走,同时装弹量也无法根据作战任务进行更灵活地调整。


       由此可见,不可散式弹链基本上是利弊参半,在实际运用方面,不能说绝对处于劣势。
       而中国向来秉承中庸之道,既不敢和烧钱的可散式弹链苟同,也不会用僵硬古板的不可散式弹链。
       所以,中国研发出了一种
       半可散式弹链
       。
       中国的新方式
       中国的半可散式弹链在长度上基本和俄罗斯的不可散式相当,只不过我们在
       每10发或者是20发左右添加了一个可方便拆卸的卡扣。


       通过这种卡扣,可以自由进行拆卸组合,
       既有了可散式弹链的灵活,又有了不可散式弹链的稳定。
       我们之所以用这种半可散式的弹链,主要原因还是当初白手起家的时候穷啊。
       当时苏联老大哥用的是可散式弹链,咱们又用不起,于是
       只能“退而求其次”
       用半可散式弹链。没想到,半可散式弹链还是比较好用的,十分适合我们当时的国情。


       不过随着后面国力日益增强,军费开支也随之增高,我军也
       逐渐转向了使用可散式弹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