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怀贤思远 笃志前行

4月3日,学生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英烈献花。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4月3日,在贵州省赤水市红军烈士陵园,小朋友手捧鲜花向英烈致敬。新华社发

“晓日清明霁,华林物色新。”清明时节,我们在慎终追远中寄托悠悠哀思,在抚今忆昔中坚定前行步伐。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们在天人合一的和谐奏响中,感悟着生命的重量、人生的意义,这份独有的旷达从容,为清明文化增添了独有的哲思与气韵。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符号,清明节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意涵。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到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清明时节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通过虔诚的祭祀仪式,人们抒发对先祖亲故的缅怀感恩,诉说饮水思源的脉脉深情,思索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人生道理,这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坚守,更是对崇高品德、气节风骨的承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回望千年,历代华夏子孙自强不息,敢为时代先锋;放眼近代,无数英雄烈士前赴后继,挺起民族脊梁。时至清明,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尤为意义重大。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烈激昂,到“党有指示,虽死不辞”的忠诚勇毅,再到“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的崇高追求。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下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生命树立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的丰碑。正是他们的伟大事迹和不朽功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敢踏上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奋斗之路。

理想之光不灭,信仰之光不灭。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未来的路上,更要弘扬英烈精神、坚定必胜信念,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怀贤思远,笃志前行。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当前,我国正阔步行进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更要始终怀抱革命先辈的伟大理想,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昂扬奋进!

(作者:本报评论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