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中国证券报》20日刊发文章《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 资本市场精准赋能》。文章称,证监会主席吴清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聚集,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板八条”逐步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提升支持精准性有效性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地发挥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不断提升。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对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

  刚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是资本市场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进展。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起点和“试验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是科创板的初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截至2024年5月3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IPO融资总金额达9091亿元,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科创板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之一。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表示,科创板上市企业整体以“硬科技”高成长行业居多,已形成了以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上市公司集群。


       壮大耐心资本


  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也要壮大耐心资本。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金来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契合科创企业盈利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的特点,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将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拥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能够从本质上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失败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对创新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田轩说。

  近年来,证监会强监管和促发展并重,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监管规则,优化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包括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夯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监管和规范发展的法律基础;指导基金业协会发布《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拓宽退出渠道;完善税收政策等。

  据了解,下一步,证监会将多措并举,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举措包括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坚实的规则保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支持创业投资政策文件,并做好相关政策文件、规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壮大耐心资本,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作用。


       提升包容度


  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还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问题。“科创板八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同时,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公司,给质地好、有潜力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便利。

  以科创板为例,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科技研发突破提供资本支持。

  目前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54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整体良好,2023年财报更新后有48家企业实现收入过亿元,19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14家企业实现盈利。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板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