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达不卖!我们对与中国企业做生意没兴趣。”
2015年5月,中国化工集团向瑞士先正达提出正式的收购意愿,但一开始先正达十分强硬拒绝了。
作为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的农化品牌,先正达已成立259年,是世界上第一大农药公司、全球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
彼时,全球的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美国杜邦、德国拜耳等巨头控制着全世界的农化以及种子市场。
2015年12月,美国陶氏化学与美国杜邦宣布合并,这起世界化工史上最大的合并重组,催创造了一个市值1300亿美元,年营业收900亿美元的行业巨无霸。
2016年9月,德国拜耳以全现金的方式收购孟山都,交易总额达到660亿,收购完成后,拜耳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化产品和种子企业。
眼看着中国将被强强联合的欧美甩在身后,中国化工集团出手了。
2017年,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100%的股份,收购价格高达430亿美元,是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并购的最高记录。
而这一次收购成功的背后却离不开一个人——“中国并购王”任建新。
在中国,任建新和任正非一起被合称为“二任”。但众人皆知任正非,对任建新却知之甚少。
任建新的人生经历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他仅用1万块钱创业,却缔造出了一个世界500强,然后挥一挥衣袖,将企业免费送给国家。
1958年,任建新出生在甘肃兰州,高考时顺利考入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化工机械研究院工作。
此时的任建新仅仅只有26岁,意气风发。
一次工作中,任建新发现一组令他非常惊讶的数据:
中国的煤产量每年平均增加850万吨,但是清洗锅炉水垢一年却足足需要耗费1750万吨原煤。
“这太浪费了!”任建新十分感慨,这样如何能够为国家节约资源呢?
恰在此时,任建新想起,研究院里有一个名叫“Lan–5”的技术。
这是5年前研究院研发出的专利,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对外标价仅仅250元,却无人问津,因此一直被放在角落里。
但“Lan–5”理论上恰恰可以解决锅炉结垢的问题。
如何发挥这项专利的最大价值呢?任建新决定拿着这项技术去创业。
于是,他向单位借了1万元,并立下“军令状”:
“如果失败了,那么就变卖家产作为补偿,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任建新这番敢做敢为吸引来了6位志同道合的同事跟他一起干,另外还有一名愿意兼职会计,为他做后盾。
就这样,“7人半”团队正式成立,他们给公司命名为“蓝星清洗公司”。
刚成立的蓝星没钱、没名气、没客户,几个大男人住在十分简陋的防空洞里。
但任建新并没有丧气,他想出了一个“学雷锋做好事,免费清洗”的活动,免费的肯定会有人愿意来尝试。
一位老奶奶拿着自家的水壶来清洗,清洗后果然很干净,老奶奶赞不绝口,临走硬是塞给任建新2毛钱。
虽然仅仅只有2毛钱,却是蓝星的第一笔收入,也为蓝星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随后,蓝星被外界注意到。一家煤矿找到任建新,想请他们帮忙清理一下一台闲置的锅炉,如果清洗干净会给他们一笔辛苦费,清洗不干净也没事,反正也是要报废的。
任建新知道这是打出名气的好机会,几人干劲十足,连夜开工,没想到连陈年水垢都被清洗的一干二净。煤矿的领导十分惊喜,拿出1900元作为费用。
蓝星火了,订单纷纷找了上来。
成立的第一年,蓝星就净赚了24万元。这24万元在当时可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分到每一个人的手里,那么他们都会成为当时的“万元户”。
但任建新却很“傻”,他将一部分利润上交给了国家,留下一小部分用作公司的发展,其他几人也十分支持任建新的决定。
此后,蓝星发展越加迅速,不仅承包了国内大部分清洗项目,更是渐渐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技术。
1987年,山西化肥厂的一台30万吨合成氨生产装置内部锈迹斑斑,因为垢太厚,设备突然“罢工”。
因为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化肥厂便花高价请了一家德国公司来清洗。然而,尽管连续清洗了8次,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关键时刻,任建新出手了,团队6人仅用了10天时间,便将设备全部清洗干净,价格还只是德国的十分之一。
一位德国专家见此感到由衷地佩服,在管道上写下了3个“OK”,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有了这一次的成就,蓝星的清洗业务更加广泛,有青海400公里输油管线的清洗订单,更有“神舟号”发射设施的清洗任务。
蓝星的技术更是令人赞叹,美国三大清洗公司总裁对媒体说:“蓝星的清洗技术至少要比欧美领先20年。”
当时,只要有蓝星竞标的地方,其他公司都会主动退出竞争。
但任建新却胜不骄败不馁,为了提升技术,率领团队去日本进行学习。
蓝星的技术更精湛了,只要走下去,蓝星以及任建新定能赚得盆满钵盈。然而没想到,任建新做了一项更加令人惊讶的决定——将清洗技术推广至全国。
因为任建新觉得跟一家公司的效益比起来,完善国家的整个工业清洗行业才是更重要的那个。
也正是由于任建新的无私奉献,1994年,全国上千家企业都掌握了清洗技术,拉动了近3万人的就业,为国家创造效益近百亿元。
人民日报赞誉任建新:创造了361行!
而当时的任建新还做了另一件让人敬佩的事。
上个世纪90年代,正逢上国企私有化,一大批国有企业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很多人也由此拥有了财富和成功者的标签。
但任建新却不同,一点也没有将蓝星私有化的想法,他深情地说:
“1万元创始资本是借国家的,公司就应该100%国有,蓝星是为了“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影响不大。”
别人梦想的富豪之路,却被任建新轻而易举的放弃了。
但任建新却有一个愿望,希望将蓝星总部搬到北京。
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蓝星总部搬到了北京。
总部搬到北京了,但那些随迁家属的就业问题该怎么解决呢?那些因提高企业效益而遭到裁员的员工又该怎么办呢?
任建新总是能够为国家、为他人而着想。
很快,马兰拉面诞生了。
“马兰”这个名字来源于任建新妈妈的姓,再加上兰州的地名,之所以做拉面也是为了纪念母亲。
任建新15岁的时候去新疆上山下乡,母亲因为对他长时间的想念而造成身体越来越差,临终前,她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吃一碗牛肉面”。
为了这个愿望,更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任建新将马兰拉面做成了连锁餐饮。
为了把控拉面的质量,任建新在原料、工艺、流程、推广、配送等一系列方面都严格把关,并中西结合,将马兰拉面标准化、规范化。
如今,马拉拉面在全国拥有500多家连锁店,甚至《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都说:“深夜回家,最不可少的一样就是吃一顿马兰拉面。”
从兴业报国到兴业为民,任建新始终践行着作为一名企业家的责任感。
作为化工材料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机硅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航空、国防等领域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上个世纪末,有机硅一直被国外垄断,如果一直依赖进口,那么我国在关键技术上就会被卡脖子。
为了打破垄断的局面,实现有机硅的国产化,江西星火化工厂建造了全套生产有机硅的装置,着手开始生产有机硅。
然而,这条路太难了,星火进行了28次试车,每次成本都在五百万以上,但全部都失败了。
到了后期,星火已经负债累累,亏损上亿元。
不能再如此下去了!此时,化工部想到了任建新,希望他去解决这么一个烂摊子。
很多人劝他不要去,专家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毫无经验的任建新能行吗?这么大一个无底洞,砸在手里了可怎么办?
但任建新丝毫没有犹豫,并且立下军令状,奔赴江西。
接手后,任建新当即将之前的技术骨干找了回来,又聘请了上百名国内外专家,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前后一共整理收集了7车的资料。
终于,在5个月的努力之后,星火的万吨有机硅生产线试车,成功了!半年后,有机硅产品下线,第二年,星火便扭亏为盈。
中国也成功成为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之后,第5个规模生产有机硅的国家。
有了有机硅,中国以后的尖端技术再也不用受外国的制约了,任建新不仅挽救了一家企业,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这一件事,任建新还发现,中国的化工企业一向是单打独斗,面对外国巨头的冲击,恐怕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任建新开始整合行业,此后几年,蓝星先后收购了一百多家企业,资产突破了200亿元。
2004年,任建新将蓝星与上百家化工企业重组,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他担任总经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任建新誓要将中国的企业走上国际市场,他开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并购之路。
2006年便成功进行了三次并购,包括全球第二大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澳大利亚的最大聚乙烯生产商亚凯诺斯,以及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
后来,又突破美国的层层封锁,成功收购了瑞士先正达。
任建新的收购几乎没有失手,有些企业甚至在低迷的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比如安迪苏,每年增长超过20%。
他的心得方法就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任建新被西方赞誉为“中国并购王”,但美国却对任建新非常忌惮,拒绝为他颁发签证,也因此,任建新从未踏上过美国国土。
2015年,任建新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商界领袖前五,执掌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和超过100家子公司。
然而他的年薪却仅有22万元,同在榜上的民营企业家身家早已过亿。
曾有记者问起,他轻描淡写地说:
“财产是国家所有,我只是个普通的经营管理者,不敢自称为企业家。”
对于今天的我们看来,这颇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任建新来说,却是从年少时就践行的标准。
2018年,任建新正式宣布退休,至今已有6年之久,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化工人向前奋进。
在中国,拥有企业的人很多,但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却很少,任建新是一位,任正非、宗庆后、曹德旺亦是。
他们致力于民族企业的振兴和壮大,勇于担负社会责任,正是有了他们,才组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才能让我们在世界上挺直腰杆。
这样的民族企业家,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