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锁激光武器材料,美国过分索要反被拒,技术落后我国10多年

中国一次激光试射实验中,却让美国光学侦查卫星短暂致盲,这是什么原因?近年来,中美之争一直是国际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军事领域,更是你追我赶,生怕被对方落下,然而现代常规武器中,想要寻求突破点,在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方面都十分巨大,因此,新兴领域也就成了最近几年,中美武器研发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今天我们要聊的激光武器就是新兴领域中最重要的节点,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打击卫星,可拦截导弹,可攻击战舰,可摧毁战机,以至于美国就曾发布报告说,中国可以依靠激光武器打掉美国GPS卫星,足可见激光武器的威力,然而美国虽然投入研发早,最终却被中国完美超车,那中国激光武器到底有多恐怖?中美武器对比,我国优势在哪里呢?

说到中国激光武器,真可谓是赶超美国武器领域中最有分量的一项,早前在新疆一次试射实验中,就将美国光学侦查卫星短暂致盲,要知道,没有卫星的美国航母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来的实验中,更是直接打穿我国东风41战略导弹的金属弹头,这意味着激光武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完全具备拦截中程和远程战略导弹的能力,在我国新疆和四川都已经成功部署,必要时候,对拦截敌方来袭导弹和肢解对手卫星监视起到关键作用。



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在炒作中国激光武器对美国的威胁论,因此特意成立了第六独立军种,为了应对未来的太空战,前期投入达到130亿美元,虽然大家都知道美国此番言论无疑是为了争取军费,但能让美国高层信服,拿我国激光武器说事,足可见美国对其重视程度。

最初对激光武器研发立项时,由于我国许多技术没有掌握,因此细节方面进度十分缓慢,美国又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所以我们只能一个一个抠细节,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激光武器覆盖范围达到3万公里,超过传统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这也意味着想要打击地面轨道卫星,完全能够做到,并且摧毁效果极好。

2005年的时候,我国就曾公布过使用车载激光武器对卫星致盲,虽然是低轨卫星,但我国使用的激光武器功效也仅仅100千瓦,能做到这种成绩已经十分难得。

最近一次我国公布激光武器的消息还是在2017年,公布的是一款低空型号,被外界称作沉默杀手,较于之前有所不同,这款激光武器完全实现车载化,机动性好,体积小,战场适应能力极强,五层0.02毫米钢板,在700米外就可以成功击穿,虽然实力不如舰载或陆基等大型版本攻击性强,但面对低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近距离目标完全够用,最主要的是在30多场实验中,这款激光武器做到白发百中,而且针对的是空中目标,如果加以研究,未来在面对地面装甲等陆地装备时,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反观美国,最新公布的消息是已经研制出两款型号,一种是针对无人机的50千瓦型号,一种是针对导弹的300千瓦型号,而且还要等到2022年才可以开始试验,要知道这些都是我国十多年前玩剩下的。输出功率超美国3倍还多!

虽然美国技术上落后,但启动时间却比中国早很长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冷战时期,彼时的美苏争霸焦点在于核武器,双方实力数量上短时间都已经无法提升,所以转而开始研究拦截方面,美国当时能想到最好的拦截方式就是使用激光武器,更是一度想将其搬上战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研发小组,最初方向是二氧化碳气体激光武器,然而项目刚启动就遭遇瓶颈,无法提升激光的能量,同时激光发射时受到大气限制,无法准确命中目标,于是就此放弃,开始了化学激光武器研发之路。



在成功摧毁了低空慢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后让美国兴奋不已,认为这条路的确可行,但却忽视了关键的一点,反坦克导弹和核武器的量级并不在同一水平,相差甚远,但成功已经冲昏了头脑,随后美国开始投入巨资,并把方向转到了氧碘化学激光武器的研发,由波音为载体,对几百公里外的洲际导弹进行摧毁实验,两次实验中,只成功一次,而且拦截的洲际导弹处于初段推动阶段,速度极慢,要知道真正拦截敌方洲际导弹时,目标很可能已经进入发射中段,处于高速状态,显然这场实验难度系数无法模仿真实战场环境。

接下来的研发中,美国又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比如所需原料稀有,无法做到批量供应,亦或是陆基发射激光器重量过大,机动性差。到目前为止,美国在激光武器方面部署都还没解决,更别谈实战了。

而中国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实验成绩,真正落地的实体激光武器也可圈可点,大家最熟知的应该是激光系列最新一代型号神光3,极短时间内可输出六十万亿瓦功率,实实在在的激光大炮。前面说的烧东风4钢板,一口气秒三十多架无人机就是它干的。

按理说中国研制时间晚,技术基础差,进度应该明显晚于美国。为什么却能实现弯道超车呢?其实这要归功于我国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师发明的激光器晶体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反过来成功封锁美国十多年,之前美国一直苦口婆心劝说中国将此技术转让,但我们一直不松口。

如今中国已经成功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阵营,足可以为后续技术研发提供无限支持,美国想要在激光武器领域超越中国,短时间看几乎没有可能。但面对美帝国的虎视眈眈,我们依旧不能丝毫松懈,埋头苦干,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在更多领域创造“超车”奇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