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中国5000年漫长的历史中,珍妃,是唯一一个接受西方思想,敢于抗衡宫廷封建礼教的嫔妃。120年前的8月,年仅24岁的珍妃被太监崔玉贵强行推入井中溺亡。 后来,这个太监有得到报应吗?

珍妃魂断珍妃井 1900年的春天,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前后向中国涌来约5万侵略者。8月14日,北京沦陷,八国联军血洗了北京城。 次日晨,老佛爷慈禧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临行前,慈禧命太监将幽禁中的珍妃喊出来。 珍妃,是光绪最喜欢的女人。戊戌变法失败后,珍妃受到牵连,被慈禧廷杖并幽禁。 珍妃穿着淡蓝色旗袍,小步跟在崔玉贵后面,来到慈禧面前。慈禧说: “洋人进京了,你年轻又俊,留下来怕要丢人现眼,你说怎么办吧" 接着,,老佛爷又大声说:"咱们娘们跳井吧。" 珍妃才24岁,哪肯去死! 珍妃不停地哀求老佛爷,放过自己。可是,老佛爷黑着脸,不答应。珍妃见老佛爷铁了心,又转头去求老佛爷身边的李莲英。 慈禧急了,对崔玉贵说:“把她扔下去!" 于是,崔玉贵上去把珍妃推到了井边。珍妃挣扎着不肯下去!崔玉贵又拿一块踏脚毡子,一把蒙住珍妃的脑袋,直往井里按。珍妃一边骂一边挣扎,可她哪里是崔玉贵的对手呢! 本来井口有些小,珍妃又在挣扎,很难达到老佛爷的目的。最后,崔玉贵的手下赶来帮忙,两人合起来,才将珍妃头朝下,倒栽了下去。 “砰”地一声响,可怜的珍妃,就冤死在了珍妃井。

珍妃沉井后续 1901年,大清用《辛丑条约》和八国联军讲和,在外逃难的老佛爷带领一班人马,就搬师回朝了。 珍妃是皇帝的妃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为了给光绪皇帝一个交代,这个珍妃是怎么死的?总得有个说法,是不? 老佛爷命人将珍妃的尸骨打捞起来,装殓入棺。说是珍妃在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因“贞烈殉节”而“投井自杀”,还追封珍妃为珍贵妃。 笑话,真是捏着鼻子哄眼睛! 珍妃若真是“贞烈殉节”,以身殉国,葬礼岂是如此草草了事?还把高贵的贵妃娘娘,最后下葬在宫女墓堆里? 关于珍妃“自杀投井”,总得有人承担责任吧,那就是太监崔玉贵了! 不过,崔玉贵只是没有尽到保护贵妃娘娘的责任而已!所以,老佛爷削去了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将他送回了庆王府。 光绪皇帝自然知道,自己的珍妃不会真的是“自杀投井”,也知道崔玉贵不过是受人之命!他虽然很气愤,也只能是气愤而已。光绪皇帝即动不了崔玉贵,更动不了老佛爷。 这不,没过多久,那个被贬职的崔玉贵又回到皇宫,还是老佛爷身边的一条狗。

太监崔玉贵的来历 在历代的长河里,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太监。如:唐代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而崔玉贵,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内二号总管太监。 崔玉贵,原名叫崔治世,他和李莲英是同乡。据说,崔玉贵还是李莲英远房的表叔。 能进宫当太监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母亲和大哥死后,父亲就带着10岁的崔玉贵来到了京城,以乞讨为生。 12岁的那年,崔玉贵净身进宫,开始只是在庆王府打杂。后来皇宫成立了专门的戏班子,因为崔玉贵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棍,有一身武艺,崔玉贵就被推荐在戏班演戏。 这样,他慢慢地引起了老佛爷的注意,也得到了老佛爷的喜欢。从此,崔玉贵的好日子开始了! 再后来,崔玉贵升任了二总管,又授三品衔,亮蓝顶戴等等,好不威风!

崔玉贵对珍妃之死怎么看? 崔玉贵在宫内混得风声水起,绝对不是个简单的角。废话,简单的角能混到皇宫内的二总管! 崔玉贵年幼的时候在宫外生活了10多年,又会玩杂耍,身上自然有些匪气。他还有个雅兴,喜欢听书。 有一天,崔玉贵来到一家茶馆,静静地坐下后准备听一段名角说书。这时,茶馆里有人认出了这位宫内的大红人。大家争相说些恭维的话,巴结的话。 有好事者就起哄,叫崔玉贵说说珍妃之死的经过。崔玉贵于是就在茶馆里,绘声绘色地描叙了当天的经过。 他说: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 到了结尾的时候,崔玉贵又长叹一口气,说到:把珍妃推到井里的事,连洋人都知道了。太后为了她的面子,就把罪扣到了他的头上。 用崔玉贵的话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太后的话,哪敢不听呢? 崔玉贵讲不讲人道主义,有没有道义,姑且不论。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身不由己。但是,崔玉贵在市井闹区,高谈阔论自己所谓的“惨痛往事”,叫人如何相信他的心里有一丝丝的惭愧与不忍呢?

崔玉贵之死 都说,坏人自有恶报,那崔玉贵有遭报应了吗? 1980年,光绪皇帝,老佛爷先后去世。大太监李莲英在为老佛爷守孝百日后,离开了皇宫。崔玉贵呢?主子都死了,他当然也就出宫了。 太监一辈子没有老婆,也没有家,但崔玉贵有钱啦,多的是钱! 出宫之后的崔玉贵给关帝庙捐了680亩地,他和他的徒弟就住在庙里,种点田收点粮食。田种得不多,够自己吃就行。平常的日子,崔玉贵依然会去茶馆,喝茶、听书、聊天。 1926年,崔玉贵因疽发背病,死在了立马关帝庙的太监大院。之后,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的墓地。 疽发背病,是个什么病? 史书上还有不少人得这个病而死呢!范增、《三国演义》里的魏都督曹休,《明史徐达传》里的徐达,都是这个病而死的。 疽,附骨痈也。 然而,这些因疽发背病而死的人,据说境遇不好,不得志,气郁成病或骤然败颓,是这一疾病的重要前提。之后,忧愤之甚,情绪波动很大,造成情志内伤而离世。而且,历史上得这种病的人,好像大都是政治人物哦。 奇怪!离开了皇宫的崔玉贵,一把年纪了,还有什么不得志,还有什么难以释怀的伤痛吗? 26年了,难道和珍妃之死有关?

鲜花说: 在自己的手上,亲历了一条鲜活生命的消失,作为一个有起码良知和道义的人来说,是一辈子说不出口的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