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雨过炊烟 编辑 | 先声编辑部‍‍‍

被自己几年前射出的回旋镖击中,是什么感觉?

《凡人歌》女主之一沈琳对此深有体会。最新剧情里,沈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月嫂工作,结果雇主竟然是曾经被自己辞退的白总监。代入沈琳的视角,那一刻,想必她已经快碎掉了。不过,同为中年女性,白总监也不好过,家里虽然住着大别墅,却被催生三胎,还要被老公和婆婆各种刁难,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目前,这部由中央电视台、正午阳光、爱奇艺出品的《凡人歌》最近引发热议。该剧开播即登 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和酷云黄金时段全部频道电视剧收视率 TOP1,在爱奇艺站内热度达到了8400,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达到了26000,灯塔实时市占率高达17.31%,剧集爆款还有一步之遥。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凡人歌》将视角对准了各类生活中存在的“瑕疵凡人”,比如那隽年薪百万,却因为高强度工作患上惊恐症;那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人到中年被公司卸磨杀驴;沈磊是北京公务员,但月薪八千,最终被妻子谢美蓝嫌弃离婚;谢美蓝在投行工作看似风光,但是坐老公的小电驴去CBD上班;李晓悦更是千千万万挤地铁、住合租房的北漂缩影。

他们的情况正如李宗盛在歌中所唱:“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拒绝悬浮后,职场剧终于能让北漂共情了。

01 《凡人歌》:你我皆凡人

《凡人歌》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19年之前的北京,以三对夫妻、情侣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主线,高度还原了北漂众生相。

剧中,六位主角涉及到的议题极具共性。40岁家庭主妇沈琳再就业时,工资仅有税后6000,是五年前的三分之一,沈琳也在感慨:“猪肉都在涨价,人怎么越来越便宜?”台词犀利又戳心,这是各行各业降本增效后的真实现状。可即便工资这么低,沈琳也经常失业,最后只能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尝试做月嫂、摆摊卖卤味。

沈琳老公那伟打拼多年,为公司拉客户喝酒喝坏了身体,41岁的他好不容易跃升为中产阶层,但在购买50万跑车、替公司偿还80万的债务后,几乎一夜返贫,还要养两个孩子,压力不言而喻。结果,没过多久他又被公司辞退,由于年龄问题,那伟被迫创业。这也是绝大多数脆弱中产的真实写照,中产滑落,真的只是一夜之间。

再来看一下已婚未育的沈磊、谢美蓝夫妇。沈磊名校硕士毕业,在北京做公务员,但上升空间有限,多年来维持着月薪八千的现状;谢美蓝在投行工作,月入三万左右,可在母亲重病花光所有积蓄后,她渐渐对沈磊的佛系和不上进忍无可忍。相关话题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比如#该不该花光积蓄救患癌亲人#、#不想在出租屋生孩子有错吗?#、#要不要放弃铁饭碗#等。

另一对情侣那隽和李晓悦,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那隽作为程序员组长,年薪高达百万,内卷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并严丝合缝地计算自己未来五年、十年的KPI,结果因为压力过大,患上了惊恐症。李晓悦则随遇而安,喜欢躺平和玩耍,物欲较低,对未来完全没有规划。二人看起来是J人和P人的矛盾,实际上三观完全不同,他们的爱情也存在着极高的不确定性。

虽然《凡人歌》时间定位在2019年之前,但青年裸辞、中年失业、内卷加班、孕妇找工作被歧视、女性职场性骚扰等问题都是年轻人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的挑战。

以李晓悦为例,她曾经反对加班,带头裸辞,看上去似乎整顿了职场,但她其实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做牛马,这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整顿职场的人,最后都被职场整顿了。”

可以看出,创作者已经在创作过程中带着前瞻性思维与时俱进。

整体来看,《凡人歌》通过深入洞察职场和生活,真实呈现了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日常困境,令观众看见了更为多元的社会议题,展现出了时代切面。同时,剧集也为年轻人应该选择旷野还是轨道,中年人失业后该如何自救等问题提供了合理可行的解法,群像塑造扎实,剧情很接地气。

02 观众想看什么样的职场剧?

“足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这也是普通打工人究竟要选择出走还是坚守的难题。无法扎根的他乡和回不去的故乡,始终在平等地撕扯着每一个年轻人。

在漂泊职场剧中,每当剧集中出现接地气的北漂、沪漂角色时,网上经常出现“××演我句式”。比如《我在他乡挺好的》里,疯狂加班的乔夕辰,《欢乐颂》里学历外貌和工作经验都不占优势的邱莹莹等,观众也从她们身上看见了打工人在大城市生活的各种辛酸经历。

当年轻人一股脑扎堆挤入北漂、沪漂大军时,这类剧集往往更受青睐,毕竟,“世另我”反映的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状,极易令观众共情。

然而,最近几年,返乡成为了全新趋势。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北上广深人口迎来负增长,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返乡剧也在这段时间闯入了观众视野。《故乡,别来无恙》以四个女孩回老家发展为主线,让观众看见留在老家的年轻人同样有无数的职业选择;《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逃离大城市的许红豆在凤阳邑创业成功,验证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一真理,剧中风景更是轻松治愈。

从群像塑造来看,无论是漂泊剧还是返乡剧,皆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生活特点进行深入洞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日常呈现方面,北漂更为“土气”,《凡人歌》里的李晓悦逛商场只买几十元的衣服,胡海莉做到总监位置,也是很简单的职场穿搭;沪漂则倾向于“精致穷”,《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喜欢入手各类奢侈品,坐游轮花一万八升舱,《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由于经济原因,也喜欢买各种A货撑场面。

在工作方式上,北漂、沪漂的节奏倒是比较一致,都避免不了无休止的加班,还要面临职场潜规则、PUA、画大饼等,这也符合年轻人真实的职场境遇。对此,年轻人无非有三种选择,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各类剧集也呈现了不同性格年轻人做出的选择,折射出了职场众生相。

相比之下,由于老家的竞争压力较小,返乡剧呈现出的状态也更为松弛,观众追返乡剧也是想获得高压职场不存在的松弛感。比如《去有风的地方》里,咖啡馆和民宿都是佛系经营,打工年轻人和阿奶们都可以随时旷工回家。

剧集呈现出的乌托邦世界,也让那些卷不动的年轻人,更向往家乡的生活节奏,这类剧集在一定程度上也带起了“返乡潮”。此外,返乡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旅联动的作用,比如《我的阿勒泰》《去有风的地方》《春色寄情人》等剧皆以优美风景掀起了影视取景地打卡热潮。

不过,漂泊剧和返乡剧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漂泊剧有时塑造的角色过于悬浮,比如像顾佳那样没公婆琐事处理的全职太太、住在四合院里的普通打工人、霸总看上的职场菜鸟等,这些角色着实没办法让普通打工人感同身受;返乡剧有时会将过多镜头放在家乡周围景色,完全触及不到更为核心的社会议题,显得浮光掠影,华而不实。

对于观众而言,追职场剧无非是希望获得实用价值,满足情绪价值,比如如何通过追剧解锁职场干货、升职加薪,如何解决工作难题,走出困惑,找到人生的意义等。

无论是漂泊剧还是返乡剧,只要剧集能让观众通过主角的选择照见自身境遇,并从主角身上获得一定能量,就能与观众建立扎实的情感链接,让观众共情。

03 逃离还是坚守?

多年前就流行过一种说法,“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灵魂”,时至今日,这种“大城床、小城房”的困局依然无解,年轻人还是在两难抉择中反复纠结,始终没有办法知道正确答案。

对比漂泊剧和返乡剧的内容可以看出,很多剧集都在刻意美化自己所选择的那条路,并刻意拉踩那条没走过的路,但这只是创作者的倾向性,无法代表打工人的想法。比如漂泊剧中,王漫妮回到家乡后,觉得老家一无是处,小县城的熟人社会、人情世故等弊端被悉数放大,仿佛是小县城在逼迫所有人逃离。

返乡剧里,谢之遥和许红豆在老家开民宿创业,一下子就获得了成功,剧集展现的全是生活里的轻松惬意,全然没有一地鸡毛。但真实现状是,大量餐馆、民宿纷纷倒闭,现在回老家创业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有资金创业,家乡未必就是避风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年轻人无论是继续在大城市漂泊,还是回到家乡,生活的问题依然接踵而至。

《凡人歌》就真实呈现了这种处境,沈磊辞去了北京公务员的饭碗,躲到山里居住后,倒是短暂过了一段田园牧歌的生活。但因为拆迁被迫搬家时,村委书记毫不客气地戳破了他的幻想,“梭罗为什么能在瓦尔登湖盖房子, 因为他的好朋友爱默生买下了那块地,同时他自己也是个富二代”,这才是最扎心的现实。

当年轻人面临困惑时,无论怎么选择都可能会后悔,漂泊剧和返乡剧只需真实呈现漂泊与返乡的多重困局,让观众自己权衡即可,没必要过度强调哪种选择会更好。

有意思的是,过往职场剧都倾向于塑造一个大团圆结局,仿佛主角最终没有获得成功,就对不起自己过去所有的努力。

但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这是一个努力也未必会有公平回报的社会,请你记住,这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环境也造就了你。”更何况,观众现在早就已经厌倦了各类成功学叙事。

毕竟,你我皆凡人,没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是常态。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排版 | A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