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瑞超 济南报道

2024年5月15日,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进展取得关键一步——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机场段提前45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为年底前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创造有利条件,通车后,可以直接乘坐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到机场南站,上来即是T1航站楼。

由济南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中铁十局承建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于2022年9月30日开工。项目位于济南机场T1航站楼西侧,项目主体为地铁工程施工,其中机场南站长307米,宽64.4米,开挖深度21米。机场南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临时立柱桩以及3道混凝土支撑施工,连接T1、T3(远期预留)两座航站楼的横通道为地下一层框架结构,采用SMW工法桩T钢支撑施工;临机区间长301米,机遥区间长328米,为地下两层(局部地下一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及局部盖挖顺做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格构柱以及3道混凝土支撑施工;高架桥工程包含2个匝道,其中西道长277米,K匝道长240.3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及钢箱梁施工,基础结构采用1500mm钻孔桩施工。

记者了解到,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部分的明挖基坑是目前国内宽度最大的地铁明挖基坑,最大宽度达72.7米。“工程总体规模大,工期紧,施工任务繁重,且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敏感度高。自开工以来,在保障机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克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软弱淤泥夹层地质降水等问题,实现超宽超大基坑的安全快速施工。”中铁十局济南遥墙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总工程师李尔龙介绍。

据介绍,项目团队利用智能化工程管理平台,实现施工人员管理、材料收验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施工智能监控和深基坑自动化监测等内容。通过智能门禁系统、人员定位芯片及高清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设置AI行为分析芯片对其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基坑开挖支护模型,将现场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运用信息化、BIM建模等手段进行建筑工程辅助设计与施工过程模拟,重点解决安全、质量、环境、施工组织等问题,实现工程施工智能化管理。

李尔龙介绍,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部分超大基坑施工中,项目团队充分利用BIM+技术,构建基坑快速出土分区模型,模拟超大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优化开挖作业、出土作业和支撑作业等施工工序,提高挖掘作业速度15%,提高土方运输作业效率20%,工程整体施工效率显著提升,施工工期大幅缩减,实现工期与质量建造双丰收。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作为山东民航史上规模和投入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建成后,济南机场将同时拥有3条跑道、近80万平方米航站楼,能够满足近期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保障需求。济南遥墙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主体为地铁、高铁、市政工程。工程完工后,多条地铁线路、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将与机场“牵手”,是实现济南机场多种现代化交通“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重要环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