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顺治九年十二月,此时已经是天下初定,由于即将过年,皇宫上下一片热闹景象,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涉黑案件震惊了整个朝堂,因为地方黑势力居然渗透到大清官场,涉案的都是南方的汉族官员,这足以让顺治帝对南方汉官的信任摇摇欲坠,虽然顺治想从严惩处,但最后却只能放弃。

说起这起案件的主角叫李应试,此人原本是河北沧州府江洋大盗,可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北方巨匪,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到最后他手下还聚集了一群小弟,其势力遍及北五省和直隶地区,李应试因为长得胖,江湖人称“黄膘李三”。这人在前明时代就已经是全国通缉的对象。

后来随着大清的入主中原,这“黄膘李三”竟摇身一变,已经不再干这些“下三滥”的事情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应试已经成功地洗白。目前的他找到了新的职业,就是充当政治掮客,在大清官场纵横捭阖,与各级官员进行互惠共存的生存之道,批发官员升迁转任。他还为此还在京师安家落户。

李应试通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自然积累了海量财富。有了这雄厚的财力,李应试又开始大肆行贿各级官员,结交官吏,打点衙门,包揽不公不法之事,简直是肆意妄为。成为官员的白手套,一些官员不能干的事情,他却可以干,某些官员需要行贿和受贿,这李应试便一手托两家,左右逢源,上下通吃。更有甚者,他与文武官员频频会面参与政务,权势滔天,令道路侧目,无人敢言,可谓是深通官场哲学,堪称地下吏部尚书。

李应试还有一同党,名唤潘文学,此人乃相马高手,常能从海外运来一批批良马。满洲的诸王贝勒们,自幼嗜马如命,自然从李应试这里索取洋马,李应试就依靠这一举动轻易便获得了诸王贝勒信任和喜欢,因此获得了在王公贝勒府自由出入的资格,也就得知大量的朝廷机密,然后他再把这些机密泄露给汉族官员获取巨额利益。

当时,满清刚刚入关不到十年,归顺的汉官与满人贵族之间隔阂甚深,彼此既不信任也相互瞧不起,而李应试便利用这层关系,为那些想与满洲诸王贝勒拉关系的汉人降官牵线搭桥,如此这般,李应试在京城的威名愈发远扬,无论在南方汉官眼里,还是在满洲诸王贝勒眼里,李应试都是一个不错的朋友,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李应试现在的身份就 就是一个老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应试野心极度膨胀,在北京的外城广造楼房,依照满清六部的建制请人建造了一个仿制衙门。外面若有汉族官员想求某部门的满洲大员办事,或者想政治进步,只需给李应试交上介绍费,他便能让自己对应某部门的马仔出面去办。其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其中仅仅入门费就得5两银子,想要办成一件事情,起价就是200两,但值得肯定的是,如果事情办不成,银子一律退回,所以口碑极好。

由于闹的实在是太大,最后还是被顺治皇帝知道了,震怒之下的顺治帝立即命顺天府衙门缉拿李应试,但却被秘书院大学士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洪承畴阻止,他一再提醒这位年轻的皇帝,此案背景复杂,身后大佬太多,涉及满汉之争,最好是需请宗室亲王亲自审理把关。顺治帝几经考虑同意了洪承畴的意见,就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全权来处理此案。

郑亲王济尔哈朗对于李应试也是早有耳闻,但并没有见过,现在顺治的旨意一到,他立马就开始秘密调查李应试、潘文学这帮人。他派了十几号人在京城里四处溜达,明察暗访,搜集李、潘等人的罪证。半个月下来,还真让他们给逮住了李、潘以及他们手下十几个作恶多端的马仔,直接就给扔进了刑部大牢。

而在此期间给李应试求情的也一律下狱,在朝廷会审之时,顺治帝让大学士宁完我、陈之遴等汉臣协助济尔哈朗审案。然而,整个过程中,宁完我、陈之遴却默无一语。在顺治一朝,满族官员与汉族官员间,乃至汉族南北官员之间的内部,都像一锅沸腾的粥,矛盾和冲突四溢,因为涉案的都是南方汉族官员,而宁完我与陈之遴南方汉官,自然不方便多言。

济尔哈朗对此自然不是了解。见主审官一语不发也是大为诧异,就责备陈之遴道:“这李应试等人不过是小民,居然干涉朝廷大事,我们奉旨审案,你们你又如此畏惧?难道而等也涉案了”,陈之遴苦笑道:“王爷您自然百无禁忌,但我等汉官却不同。万一这李三走了勋贵宗室,我们这些开口揭发的汉臣可就后患无穷了。”

济尔哈朗将陈之遴的话如实汇报给顺治帝。顺治帝听后沉默了半晌,深知陈之遴所言非虚,太监在李应试家抄家时,搜出了许多朝廷缙绅大官的名札,其中不乏上三旗亲王贝勒们书信和便条。看来李应试交通官员的本事不小,若真要追究起来,必将牵动大清朝满汉朝臣的滔天巨案,万一动摇国本就得不偿失了。

顺治帝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了将李应试、潘文学一家大小送上刑场,还处决了李运长、高思敬等八个汉官以儆效尤之外,其他人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而这些被处决的官员并无真正的大角色,只是一些小喽啰而已。对于满洲贵族,毕竟都是皇帝本家,只要不危及顺治帝的统治,在“首崇满洲”的国策下,也只能予以从轻发落。

然而对于陈之遴,顺治帝却不愿轻易放过。他撤去了陈之遴弘文院大学士的职务,将其调任为户部尚书。原因很简单,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后来,顺治帝在谈及陈之遴时说道:“我知道他无力与那些无法无天的贝勒宗室抗衡,但作为汉臣中的首席领班,他至少应该把他所遇到的困难跟我说说,而不是一声不吭。他这样畏缩、自私、怕事的态度,实在是不堪重任!”顺治十三年,陈之遴因涉党争,以原官发往盛京居住。顺治十五年,又因以贿勾结内监罪,免死革职籍没,全家流徙尚阳堡。康熙五年,死于戍所。

至于宁完我结局还不错,此后除了扳倒了政敌陈名夏之外,就再也没啥大动作了,皇帝给他加了太子太保衔。时间一晃,到了顺治十三年四月,宁完我又得到了少傅兼太子太傅衔,真是官运亨通。顺治十五年九月,以老乞休。康熙四年四月,宁完我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清廷追谥文毅。不仅如此,他还有个儿子被皇帝看中,直接进了国子监读书。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