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将军临终时,对妻子俞惠如交代骨灰处理事宜。他要求在北京找一处地方埋下骨灰,栽上一棵松树,认为这样可美化环境,也方便子女前往探望。妻子询问是否留部分骨灰放八宝山,他明确拒绝。

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妻子为他军衔打抱不平,他却怒斥不许提!

1940年,吴信泉任八路军五纵队新二旅政委,率队到皖东北泗县魏营区。地方领导召开欢迎会,区工委委员俞惠如主持并致欢迎词,吴信泉代表旅领导讲话。会后宣传队表演节目,两人在台下观看,吴信泉询问俞惠如基本情况,得知其12岁参加工作、16岁承担多项工作后产生好感。新二旅宣传队住在俞惠如办公的院子,俞惠如因爱唱爱跳与宣传队成员熟悉,后写下参军申请获批,分配到宣传队任“分队附”。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介绍吴信泉情况,提议做两人介绍人,俞惠如起初未表态,后因与吴信泉接触增多,认可其优点,找李雪三同意由其作介绍人,确定婚姻关系。

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妻子为他军衔打抱不平,他却怒斥不许提!

1940年9月,吴信泉接电报需赴延安参加六中全会,动身前向俞惠如告别,俞惠如表示会等他回来,即便他遇敌牺牲也会守一辈子。12月,吴信泉从延安返回,12月22日,两人结婚,李雪三主持婚礼。1990年12月22日,两人的12个子女及孙辈举办50周年金婚纪念会,李雪三夫妇出席。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吴信泉在前方作战,俞惠如在后方跟进。朝鲜战争爆发,吴信泉率39军首批入朝,此时俞惠如刚生下四儿子3天,为孩子取名“安平”,盼丈夫平安归来。产后18天,俞惠如随留守人员进驻辽阳县,任协理员。因战事紧张,前方不时传来战友牺牲消息,后方家属常情绪激动,俞惠如开展思想工作,要求家属不拖后腿,使留守处工作有序推进。1953年,吴信泉回国任东北军区参谋长,俞惠如任东北军区幼儿园园长,两人开始过和平生活,当年俞惠如29岁。

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妻子为他军衔打抱不平,他却怒斥不许提!

1955年评级,吴信泉因第三次战役后被任命为西海指第二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政委,却因39军工作离不开未到任,被定为“军级”,而到职的副司令员为“兵团级”。俞惠如认为此评级不符合规定,为丈夫不平,吴信泉表示干革命不是为当官,战争年代很多人牺牲无名,自己已很满足,让妻子不必提及此事。

1957年,吴信泉接命令去高院进修,邓华谈话称其学习后可接自己的班,自己将去总部工作。但吴信泉进修后被分配到炮兵,职务未再变动。此事他从未提及,后孩子谈论军史战史时无意说起,吴信泉生气地揍了孩子,警告不许再讲。

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妻子为他军衔打抱不平,他却怒斥不许提!

1982年,吴信泉当选中纪委委员,每日伏案工作,认真处理每封呈送的信件。任职一段时间后,他主动退职。虽无军务,仍投入军史、战史撰写,俞惠如提议由他讲述、秘书记录整理以减轻负担,被他拒绝。他表示撰写是自己给自己的任务,作为革命战争幸存者,要写清历史留给后人,以对得起牺牲的烈士,撰写39军历史时,常因感慨而泪水打湿纸张。

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妻子为他军衔打抱不平,他却怒斥不许提!

1992年,吴信泉病重,叫来二女儿交代遗言,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死后不办仪式,不给组织添麻烦,不让两边亲戚前来,仅家人送行,同时决定将遗体捐给301医院,因自己患心脏疾病,希望供医生研究助力医学进步。最终,其骨灰未进八宝山,按其遗愿处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