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时间在走,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在经历了大半辈子后,许多道理,许多事情,都已经明了。

人过四十,莫要管两件事;人过五十,莫要理会两种人。

莫管二事

1.无关自己的事,莫管

俗话说:“人有热心肠,招揽是非多。”

有些事,无论大小,无论悲喜,本就与你无关。

人一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外人的家长里短,别好奇;外人的家庭烦事,莫参与。

一旦踏入,赖事缠绕,难以脱身,伤人损己。

智者,做人如尺,懂得凡事要有度。

章申常年奔赴于各地,做布匹生意。

他平日爱管闲事,别人如何,总要上去说教一番。

有一回,章申拉着货物在一处地方停留,歇息。

吃过晚饭后,便在旅店中睡下了。

正值午夜时分,章申听见窗外似乎有猫叫。

便翻身下床,打开窗子,见果然有两只猫在争执打架。

出于好奇,他于是跑过去瞧瞧,想靠近它们,企图让它们停下。

可他的出现,让两只猫大惊,随即到处逃窜。

第二天,旅店的伙计慌慌张张赶来,告知章申,马车处失了火,车上的布匹都被烧的干干净净。

原来,竟然是那两只小猫,在奔走逃窜中,撞倒了马车中的灯笼,引发了火灾。

章申听了后悔不已,嘴里一直念叨着:早知,便不去管闲事了。

古语云:“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步入中年,更应在举止行为上,注意分寸。

若总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精气神,只会消耗自己,带来一身麻烦。

与其盯着别人家的事,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

后半生,多点时间给自己伴侣和儿女,说说话谈谈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心,无忧无虑。

2.无能为力的事,莫管

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我们无能为力。

当一个人能力到了顶点,超出边界世时,是干不好一件事的。

而人一生最怕的,不是没有能力,是高估了自己。

赵国四十万精兵因赵括的盲目自大,最终被埋长平。

当时赵奢去世,他的儿子赵括出征。

赵括凭借自己的强大理论知识,认为能够胜任,便许诺赵王,此战必胜。

不曾想到,他并没有实战经验。

他的纸上谈兵,让四十多万的兵马被困四十多天。

没有粮食的供应,赵军很快难以激战。

最终,这四十万条人命,全部被活埋坑杀。

《增广贤文》中提到:“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为人处事,应估量自己的能力。

若是无能,莫要担负。

自己无法做到的事,轻易答应,既耽误了他人,又难堪了自己。

智者,懂得量力而行。

与其无谓地挣扎,不如认清自己,将有限的时间,专注在自己擅长之事。

人到中间,应看清现实,行稳致远,修行自我,余生才能通透。

莫理二人

1.埋怨不休的人,莫理

《荀子》言:“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

哀怨,是源于自己的无能。

一个人,一遇到难事,怨天怨地,只剩下负能量。

与这样的人交往,会不自觉沾染他的坏情绪,侵蚀你的内心,令你郁郁寡欢。

一位作家黎小二曾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当时她在网上写作时,认识了一个女孩子。

一开始,那女生非常热情,两人相处十分愉快,便聊她的生活,她的家事。

没想到后来,她不断和黎小二抱怨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婆婆。

还抱怨她的父母不曾为她考虑,不曾关心她。

而作家一直是个积极向上的人,独立而自信。

她的负能量让黎小二一度陷入迷茫中,影响她的情绪。

于是,作家决定远离她,回归自己的生活。

古人曾言:“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只会这与之纠缠,受起损耗。”

一旦靠近他们,只会将你吸入深渊,被牵着走,消耗自己的能量。

不要妄想做他人的光,去救赎他人,成为一个情绪泄愤器。

智者,远离负能量的人。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学会保持内心平和,不被外界干扰。

人到了下半辈子,应情绪饱满,乐观向上,每一次的远离,每一次的微笑,都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2. 忘恩负义的人,莫理

《庄子》云:“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捕到了鱼,却忘记了渔具;明白了思想,却忘记了语言。

受人恩慧却不知感恩的人,冷漠无情,自私自利。

凡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在乎个人利益,为得到而不择手段。

得人恩惠,却不曾回报,反而变本加厉,压榨你、伤害你。

听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商人,正过河时,不慎掉入河中。

他垂死挣扎,朝着岸边大喊:“我是商富,谁能救我上岸,我就给一百万的酬谢。”

这时,路过一位农民,他将商人救上岸。

商人获救后,却只给了农民一两银子。

农民询问到:“您不是答应说要给一百两的,怎么选择只有一两银子?”

商人斜着眼,看向农民,不屑地说:“就你这样的,一两银子,都算多了。”

农民摇了摇头,拒绝了那一两银子,便走了。

过了几天,商人不巧再次掉入河中。

可这次,农民走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写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而农夫与蛇的故事,一如提醒我们,莫要多管他人。

忘恩负义之人,常常踩着我们的身体,从而获得成功的捷径。

在你光辉时,借你而上,趁你潦倒时,落井下石。

人生之理,莫要理会忘恩负义之人。

人到了五十,应擦净眼睛,认清人性,远离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图个清净,求个安逸。

三毛曾说:“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人会变老,是自然顺应。

然岁月冲刷了我们的容颜,但我们仍能做一些事,让自己过得青春自在:

人过四十,不去管别人的闲事,不去承诺做力所不及的事;

人过五十,不去靠近负情绪的人,不去理会忘恩负义的人。

愿你我,都能在余生,不被烦心事打扰,不被烦心人苦恼,储存能量,静等花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