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在湖北武昌爆发,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义”。这次起义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敲响了中国2000余年封建统治的丧钟。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就风雨飘摇的满清朝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本想最后挣扎一下,结果派去镇压的大军统帅袁世凯又是个野心家,一方面与革命党人谈判停战,另一方面又逼迫小皇帝溥仪退位,趁机攫取统治大权。

袁世凯剃发

在日留学期间成莫逆之交

但在当时的北京,袁世凯并不能一手遮天,他还有不少顾忌的对象,其中最突出的是2个人:良弼、吴禄贞。这两人年轻时都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学习军事,并在留学日本期间相识,成为莫逆之交。回国后,两人同时进入了军界,并先后成为清军中的翘楚,但由于两人身份、志向的巨大差别,这对好友虽然都在北方闯荡,却并未携手练兵、并肩作战。

因为良弼出身满清皇族,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幼弟贝勒巴雅喇的后裔,虽然此时早已没落,却一心拥护朝廷,希望通过改革让国家重新走向富强。因此,他与一般的八旗子弟不同,对敛财、享乐毫无兴趣,生活朴素,言语严正,一心治军,因此他也得到了当时清朝勋贵载涛等人的器重,一路晋升为禁卫军训练大臣、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掌管京城禁卫,显赫一时。

吴禄贞

吴禄贞试图在北方掀起革命狂潮

吴禄贞虽然出身官宦世家,曾祖吴鼎元曾任常州知府,祖父吴道亨在湖北黄陂、公安两地当过教谕;父亲吴利彬也中过秀才;但吴本人却对满清朝廷的腐朽十分痛恨,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秘密加入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从日本回国后,他利用自己在武昌担任教习的机会,广泛宣传革命主张,吸引了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热血青年从军,江汉士风,为之一变”。

1903年,由于良弼的推荐,吴禄贞被调入北京,参与新军编练工作。1910年初,吴禄贞被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成为留学日本士官生中的第1个八旗都统;12月23日,又被任命为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禄贞借率部镇压山西革命党人的机会,驻军娘子关,筹建燕晋联军,自认大都督,准备直捣北京。

良弼

娘子关遇刺身亡

一旦吴禄贞成功,北方革命力量将大大加强,袁世凯掌控北京的美梦势必破灭,因此他重金收买第六镇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等人,在宣布起义当天凌晨1点,将吴禄贞暗杀。吴禄贞喋血娘子关时,良弼正在北京城内四处活动,此时由于袁世凯大权独揽,禁卫军指挥权也被其亲信冯国璋把持,但良弼凭借在禁卫军中的人脉,在军中影响力仅次于袁世凯。

他积极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1912年1月19日,又专门发布宣言,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并集结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此举不仅使良弼成为挡在袁世凯总统梦前方的绊脚石,也使其成为革命党人推翻清廷的最大障碍。

彭家珍

家门口被炸身亡

因此,革命志士彭家珍决定舍生取义,对良弼实施暗杀,临行前,他慷慨说道:良弼,枭雄也,此獠不除,终是革命大患,吾不除之,人其谓我何”1912年1月29日, 彭家珍暗藏炸弹,在良弼家门口等待,当与良弼相遇的瞬间突然拉响,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深受重伤,两天后不治身亡。

良弼被炸身亡后,亲贵丧胆,逊位议定”,2月12日,清朝末代小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窃国大盗”袁世凯粉墨登场。

清帝退位剧照

清帝退位诏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