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原是小官之女,却一夜之间成为太后,牢牢掌握朝政。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仅仅执政一年,她就遭废黜,并遭受虐待致死。
       这位权谋之路上坎坷无比的女性,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权力飘摇与残酷命运?难道在这短暂一年中,她所采取的决策就引来了如此残酷的结局?


       一遇见安帝:掖庭佳丽的锦绣前程
       阎姬,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在东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被选入掖庭,开启了她波澜壮阔的宫廷生涯。她具备成为后宫佼佼者的各项条件:才华出众,通晓音律,擅长歌舞弹琴,又有书画造诣;容颜绝世,美艳动人;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拥有与众不同的家世背景。
       她是当朝权臣,尚书阎章的孙女。她的两位祖母早年被选为汉明帝的贵人,也就是说,她的祖母已经是皇室成员。这无疑给了阎姬极大的便利,她天生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以她的美貌与才华,想要在后宫脱颖而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阎姬被送入掖庭的那一天,她穿上代表宫女的锦衣华服,走进了这方她日后会驾驭风云,称心如意的天地。无数妃嫔都在这深深宫殿中不甘寂寞地等待着皇帝的一点眷顾,而她阎姬定会是最耀眼的那一颗星。
       果不其然,多才多艺的阎姬很快便吸引了年仅二十出头的汉安帝刘祜的青睐。安帝此时正值壮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又无甚大的政事,整日在后宫中寻花问柳以自娱。他见到才华出众又端庄大方的阎姬,立时便倾心于她。仅仅一年之后,在元初二年(115年),他便抛弃了原本的皇后,尊阎姬为新的皇后。


       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到受宠的贵人,再到令后宫顶礼膜拜的皇后,阎姬的转身实在是快得惊人。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在后宫这方天空中划出璀璨的轨迹。
       所有嫔妃都艳羡她仿佛是昨日还伫立在她们的同一起跑线,今日却已高高在上,舒舒服服地端坐在皇后之位。可刚刚二十出头的阎姬又怎会满足于此呢?


       二妒火中烧:杀人夺子终有报应的那一日
       阎姬得志后,她那骄傲自满的性格便愈发张扬。她深信皇帝的宠爱必将长久不衰,自己将惬意地享受后宫皇后的荣华富贵。
       直到有一日,一位名叫李氏的妃子受宠,更为严重的是怀上了龙种。阎姬嫉妒心起,恨不得撕碎了她。她一个才登基年余的小皇后,尚未生下皇子以固根基,这怎能容得下李氏分去皇帝的宠爱,更威胁到她王后之位?


       阎姬心中的妒火烧得正旺时,李氏分娩而死。阎姬表面上为这位孤儿寡母的可怜命运而叹息,私底下却窃喜这样两个大麻烦总算除去了一人。可就是这时,朝廷中一位老臣急忙跑来禀报,传说是李氏生下的皇子被藏在宫外,求皇帝敕命将其接入宫中抚养。
       阎姬心中一惊,连忙跑去皇帝那里哭诉,说这必定是奸臣欺君,意图害死太子。皇帝心中也犹豫,正待询问详情时,老臣已带人找到了熊孩子,送到了两人面前。
       一看这孩子,阎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孩子五官端正,神态高傲,活脱一个小皇帝模样。他是皇室正统血脉的延续,若留他于世,日后定会成王。


       阎姬心中恨意滔天,恨不得一口气谋杀了这两个威胁自己地位的麻烦。她强忍住内心的怒火,劝皇帝这是奸臣的阴谋,不该将这个孩子留在宫中。
       皇帝此时也被她慷慨激昂的言辞打动,点头附和地说这孩子生母确已殒命,若真是亲生,也难保没有奸人的陷害。于是下令把这个刚出生的可怜孩子抛弃在宫外。


       阎姬这才放下心来。她以为这下子太子之位稳稳当当属于她的儿子了,谁知那老臣死缠烂打,执意要把这个孩子接回宫中抚养,最后竟然说动了皇太后。几年后,在邓太后主持下,这名叫刘保的孩子真的被立为太子,还把李氏追封为皇贵妃。
       阎姬为此气得七窍生烟,她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被这两个怎么死不掉的幽灵夺去了。她决心除去这个心腹大患,誓要为自己与骨肉争一个皇太子之位。


       三东山再起:重整山河志在必得
       好在,邓太后并未长命。邓太后驾崩的那一年,是东汉永宁二年(121年)。皇帝本人重掌朝政后,阎姬又燃起了希望。她相信,只要自己重新掌握权力,定能让刘保永远无法成为皇帝。
       于是她开始积极行动,先是诬陷太子谋反,迫使皇帝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接着又拉拢权贵,收买朝臣,极力扩大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在她的操作下,她那四位颇有权势的兄长都被升为重要官职,直接掌管禁军。可以说,阎氏一族在东汉朝堂中势力空前强大,几乎可以和皇室平起平坐。
       其时,皇帝汉安也渐渐对政事不再关心,任由阎氏一党主政。阎皇后也横行霸道,连皇帝身边的美人都不放过。只要发现哪个宫女得宠,她就威逼利诱,逼着人家引产。她那强烈的嫉妒心和权势欲让她无法容忍任何一丝一毫对自己地位的威胁。可惜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阎姬再次陷入了绝境。


       四太后称制:一时权倾朝野的辉煌荣光
       东汉延光四年(125年)三月的一天,皇帝在一次郊祀中突然病危。这对阎姬和她的兄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皇帝并未立有实权的太子,他的驾崩意味着整个朝堂将陷入权力真空期。在这个时期,谁能先发制人,就能决定最终政权的归属。
       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秘不发丧,秘密转移皇帝的遗体回宫。同时派人四处调查其他皇室成员的动向。最终,他们决定立年仅八岁的刘懿为帝,正式开启了东汉的少帝时期。


       阎姬则在少帝即位后,依皇太后的身份正式“临朝称制”。这意味着,在名义上由儿帝执政的东汉王朝,实际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了她阎太后的手中。
       可以说,此时的阎太后权倾朝野,她那些昔日的宫女和妃嫔们,如今只能模仿她的一举一动侍奉左右。想来那股得意和兴奋定是难以言喻的。可惜,好景不长。


       五玉石俱焚:从太后之尊到阶下囚的悲惨人生
       阎太后临朝称制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她的权势就土崩瓦解了。少帝在位仅百余日便病故,阎氏一党意图继续控制大局,却被刘保这位前太子的支持者利用了先机。
       刘保很快即位为帝,是为汉顺帝。他先是诛杀了阎氏一党,接着抄家灭族,阎太后也被迫自杀。阎氏一时间从太后之尊跌入尘埃,成为阶下囚。以权谋私的她了自己和整个家族的毁灭。


       阎太后从天之骄女到阶下囚的急转直下,令人不免唏嘘。她姿容不再,权势一散,便是万人唾弃,遭受凌迟之苦的阶下囚。可曾几何时,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便能决定天下人的生死存亡,她引领的风尚,便是满朝的标准。
       人生如此,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不过须臾。今日尚在权力巅峰无法靠近的太后,明日也许就是被臣下凌迟的阶下囚。


       结语:女人,终究难逃命运的安排
       风华绝代,将万千宠爱揽于怀中;权倾朝野,将阳光灿烂了几载。可惜终究沉沦,跌入尘埃,折戟一生。女人,你我,谁人不是命运控制下的木偶?谁又能真正决定自己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