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12日,为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国际金融报社携手国华人寿举办主题为“普惠春风至,服务暖意浓”的媒体沙龙。本次活动正值“普惠金融推进月”,来自保险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与30位媒体人士齐聚美丽的黄浦江畔,共同为普惠保险发展建言献策。

“普惠金融是一座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它通过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卫容之在致辞中表示,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激发市场活力,更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国际金融报》作为一家专业的金融媒体,始终关注着金融行业的每一个重要进展。卫容之期待,通过此次沙龙向公众普及更为广泛和详尽的普惠金融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普惠金融价值的认识和重视,从而促进普惠金融理念的广泛传播。

惠民保发展七个趋势

普聚金融服务,惠及千企万户。

根据原银保监会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普惠保险包括普惠性质的保险和专属普惠保险两种保障形式,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新市民等九大群体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等三类市场主体。

4年前,作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内俗称“惠民保”)因“政府背书、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等特点,一跃成为保险业顶流,弥合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断层,满足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2020年也因此被称为惠民保元年。

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30省173个地区317个地级市推出了243款惠民保产品,累计1.68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90亿元。

2023年,惠民保产品还呈现出品类多样化、惠及人群更多等特点,普惠家财险、普惠少儿学平险、普惠女性保险、普惠重疾险、门诊险等产品陆续推出。

经过几年时间发展,惠民保项目面临着“死亡螺旋”挑战,以及可持续性争议。对此,龙格对惠民保未来趋势及产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保费分年龄段,职工、居民、既往症群体也应分类设置保费;二是大幅度降低免赔额,大幅度增加获得理赔的人数和比例;三是参考医保制度,设计分段报销比例,防范过度医疗;四是持续优化特药目录,医保外药械可设部分限额或比例(特别是可择期手术等);五是提供持续参保优待和无理赔优待,提高年轻、健康人群持续参保;六是适当定义既往症,应用健康科技大数据尽早识别既往症人群;七是引入健康风险减量管理,如五癌两病类主要健康风险筛查。

建议健康保险“严进宽出”

聚焦到上海,2021年4月27日上线的沪惠保无疑是惠民保中的爆款。最新数据显示,启动近三年来,沪惠保累计参保超2000万人次。截至2023年12月,该项目累计赔付金额超14.5亿元,平均每天赔出超133万元,累计赔付案件近50万件。

对于沪惠保和百万医疗险怎么选的疑问,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粟芳教授指出,两者各具优势和弱点,有各自适合的目标人群,各自的优势因适合人群有强需而被凸显,各自的弱点因适合人群可接受而被消化克服。

其中,沪惠保覆盖上海所有社保人员,但更照顾老年及健康弱势人群;而百万医疗只青睐健康甚至年轻人群,两者形成完美的互补。“使上海社保人员的大病自费医疗费保障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不再遗漏健康弱势人群,这是城市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进步。”粟芳建议,老年人和既往症人群一定要参加沪惠保;年轻人和健康者则首选长期百万医疗险,同时补充沪惠保。

“沪惠保与商业保险定位差异明显,互为补充。”粟芳表示,保险公司可积极参加沪惠保的保障,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沪惠保的推广可唤醒民众的保险意识,扩大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年轻人、中高收入者继续提供百万医疗商业保险,强调高保障和服务水平。同时,考虑老年人和既往症人群的需求,进行适度的产品创新。

在粟芳看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药费用上升、以及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增强,健康保险发展前景广阔。不过,现阶段的健康保险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如:对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性价比有待进一步提高;某些保险公司惜赔,损害消费者利益;既往症人群、老年群体缺乏保障,期待创新等方面。

她提出,保险公司应严格核保、宽松理赔,也是所谓的“严进宽出”。此外,要与医院、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向车险理赔学习,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赔付效率,并逐渐实现自动赔付。

记者 罗葛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