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是科技创新策源地,北湖未来科学城积极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导向与自身发展需求,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面向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未来生活的科技之城。
“学”,是“产学研”融通创新,聚焦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和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大企协同建平台,诞生更多“0到1”赛道策源、“1到10”中试转化、“10到100”规模化应用的领先科创成果,成为更多“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城”,是“人、城、产”融合发展,北湖未来科学城推进科技创新与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察看产品展示,了解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为长春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年来,长春新区牢记嘱托,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上,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认真贯彻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优势加速巩固,北湖未来科学城应运而生。
大项目联动“科学城”集群焕新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走进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现场,大干快干、朝气蓬勃的画面映入眼帘。
任露泉院士仿生工程国家研发中心正在长智光谷携手长春新区共同打通“转移+转化”的生成通道,推动仿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1000套。
总投资9亿元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北湖园区正在施工中,总投资11.4亿元的吉兴产业园也已成规模。北湖未来科学城还全力推动总投资5.9亿元的悦榕庄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长光卫星二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的妙可蓝多乳业奶酪生产基地项目等,持续深化“未来+”的产业领域布局,发挥延链、补链、强链作用。
一季度,北湖未来科学城开复工项目达201个,总投资1279.2亿元,实现了龙年“开门红”,为“全年红”铺好发展之路。
新质牵引“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创新+科技”这一王炸组合,推动北湖未来科学城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创新产业抢滩布局,向更“新”的质态跃升。
长光卫星22次成功发射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成功入选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正在建设的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将带给北湖未来科学城更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永利激光短短几年间打响了国内激光管在电子消费领域应用的第一枪,紧握核心技术,在北湖未来科学城打造动态生长充满韧性的产业链。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公司生产的OLED材料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主动权,在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投资建设了吉林奥来德OLED显示关键材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5亿元。
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北湖未来科学城打造的“科创核心”——长新创谷,“大金球”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6月末投入使用。
人才激活“科学城”动力源
推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长春新区以“视人才如珍宝”的发展原则,为“科学城”建设赋能蓄力。
截止到今年初,长春新区集聚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先进装备、数字经济等产业人才近10万人,引育人才总量达17万人,海归人才2000余人,外籍人才近千人,落位及储备海归人才项目18个、院士项目24个,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近7000人。
强化培育体制机制,构建“双城”高素质人才“蓄水池”;拓宽渠道广揽人才,引入“双城”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涵养“双城”良好人才生态……长春新区用“引育留用”等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打造人才成长发展的沃土,实现人才与“科学城”的双向奔赴。
项目建设驱动产业集聚、新质生产力主导高质量发展、人才增添发展活力,多要素并进,既能“科学”也能“城”。北湖未来科学城,未来可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