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个颇有意思的朝代,这一时期,西方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虽然清朝闭关锁国,但仍有一些西方的新鲜事物开始涌入国内。封建和现代的碰撞,总少不了一些精彩的火花。今天,笔者就要给大家说一个这样的故事。

巧克力,想必每个现代人都吃过。但这并不是一种现代零食,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中美洲地区,当地土著奥尔梅克人就开始用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来制作饮料了。但那会土著都是用辣椒调味饮料,还不能算是巧克力。 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后,可可豆这种作物才被更多世人发现。由于欧洲人喜甜,他们将原先用于调味的辣椒换成了糖、肉桂和蜂蜜,巧克力也因此应运而生。不过,这会的巧克力还只是一种液体饮料。到后来,一个叫Van Hauten的荷兰人发明了压榨机,将可可脂从可可豆中分离开来,剩下成块的可可豆便就是如今的巧克力。

对于从不生长可可豆的我国,巧克力自然是西方的舶来品。而其第一次传入我国,正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幸第一口品尝巧克力的人,也正是康熙皇帝。 康熙是怎么吃到巧克力的呢?相传,康熙45年的夏天,北京经历了一次酷暑,整个紫禁城宛如一个火炉。按照惯例,康熙率着一群大臣前往热河行宫避暑。于此同时,当时负责内勤的武英殿总管造赫世亨还特意找到西洋传教士多罗,向他讨要一些消暑的西药。

为何会想着找西洋传教士要西药呢?原来,康熙对西药有着不解之缘,四十岁那年,康熙害了风寒,正是靠传教士的西药治好的,因此,西药给康熙留下了一个包治百病的印象。造赫世亨也是深知康熙癖好之人,所以想到这样一出。 而多罗给造赫世亨不是别的,正是一些巧克力。他向造赫世亨详细介绍了吃法和味道,以及原料,问之详尽后,便拿着这写巧克力去了热河行宫。

之后便是造赫世亨向康熙呈上这些巧克力了,为能让康熙吃的尽兴,他还特意从多罗那里带来一套泡巧克力的银制茶具,并将巧克力放在糖水里煮化。 另外,为了让康熙吃的放心。他还自己先试吃了一番,试吃完后,造赫世亨还写下了一则1000多字的奏折说明书,将口感,味道,原料以及如何制作的过程全都一一说明。让康熙相信这东西吃了并没有害处。

不过,造赫世亨漏了一点,就是没有写药效,不明药效的西药康熙是一律不会吃的。造赫世亨只好又跑了一趟多罗家,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药,而是一种饮料,体寒和肠胃消化功能弱的人不宜食用。 传到康熙耳中后,他回了造赫世亨三个字“朕已知”,随即品尝了一口。康熙觉得这种西方茶和东方茶口味大相径庭,喝着十分不习惯。再加上既没药效,又不消暑。一口之后,康熙就将巧克力弃在一边了。

这就是康熙和巧克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因为康熙不是很感冒,此后,清廷里再也没有巧克力的踪影。一直到晚清时期,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各种商品涌入国内,巧克力这才在民间流传起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