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渤海中的蛇岛,存在着一个听起来非常荒诞离奇的地方——这里竟然生活着约2万条黑眉蝮蛇!对,2万条,在仅1.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

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蛇岛会聚集这么多蛇类?它们是如何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生存的?这个看似荒诞的“蛇岛”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神秘的生态故事?

01

大连毒蛇岛的秘密

蛇岛原本是辽东半岛的一部分,后因地壳运动而断裂成为一座海岛。

数万年前,蛇岛还连接着辽东半岛,是半岛上的一座小山峰,当时这里植被丰富,各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在岛上生存。

树木苍翠挺拔,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鸟雀在枝头婉转鸣唱,梅花鹿悠然浏览草木,各种动物在和谐共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后来一场强烈的地震导致该山峰下陷,海水淹没了连接大陆的低洼地带,将其彻底隔离成为一座海岛,地震来势汹汹,山峰剧烈摇晃,激起滔天巨浪。

海水如急流般汹涌入侵,很快淹没了连通大陆的低洼沼泽,当海水退去,小山峰已成为孤岛,四周环绕着汪洋大海。

突然变成孤岛对岛上生物造成了巨大打击,植被受海水侵蚀大量死亡,树木枯萎,花草凋敝,遍地萧条。

植被的大规模死亡导致依赖植物的食草动物也濒临绝迹,食草动物因为失去了食物来源而肠胃空空,体力不支,很快就倒下死去。

食肉动物因为失去了食草动物这个重要食物来源,数量锐减,梅花鹿和野兔等草食动物数量骤减,使得依赖它们为食的狼、虎等肉食动物也濒临灭绝。

在残酷的环境下,岛上物种经历了残酷的竞争,大量物种灭绝,只有少数物种勉强存活,林地里只剩下一片死寂,曾经生机盎然的山峰如今寂静无声。

黑眉蝮蛇就是幸存者之一,它们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可以挨饿很久而不死,当其他动物因食物链被破坏而相互残杀时,黑眉蝮蛇就藏在山洞里睡觉,它们盘绕在岩石间,眼睛紧闭,一动不动,像在打盹。

最后它们成为了岛上唯一的蛇类,并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繁殖生息至今。

02

黑眉蝮的三两餐

大连蛇岛面积1.2平方公里,栖息着2万余条剧毒的黑眉蝮蛇,岛上淡水资源匮乏,蝮蛇主要依靠雨水维持生存。为了获得食物,它们已经进化出极强的捕食本能。

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在岛上栖息觅食,成为蝮蛇的主要食物来源,蝮蛇会借助树皮的保护色伏击猎物,一旦鸟类靠近,迅速出击注射毒液。

据统计,115种迁徙鸟类中,蝮蛇仅捕食其中20余种,每条蝮蛇每年需要吞食多只鸟类才能度过寒冬。

为了捕食鸟类,它们学会利用树皮的颜色伪装自己,有的甚至可以把身体盘成环状,与树干完美融为一体,成为树上的“木棍”,一动不动地等待猎物,当鸟儿靠近时,蝮蛇会突然弹出,快速致命地咬住目标。

据考察,蝮蛇的这种伏击方式已经非常成熟,成功率很高,但有时运气不佳,一整天也捕不到鸟,为了填饱肚子,它们只能转战夜间,捕食岛上活跃的老鼠,不过老鼠警惕性强,加上体型较大,要吞咽下整只老鼠对蝮蛇来说不是容易的事。

除了鸟类,蝮蛇也会捕食随渔船进入岛上的褐家鼠,但鼠类夜行性强,不易捕捉,无法成为主要食物来源,为了节约体力,蝮蛇在炎夏和严冬会进入夏眠和冬眠状态。

这时,机敏的褐家鼠会反将蝮蛇作为食物,对冬眠蝮蛇发动攻击,一夜之间反噬老对手。

如此反复,岛上形成了微妙的平衡,蝮蛇和老鼠互为食物,却也因此达到种群数量的平稳,尽管屡屡受挫,蝮蛇还是靠着强大的适应能力在这片贫瘠之地求生存,狩猎本能和毒液仍是它们的利器。

大连蛇岛上的黑眉蝮蛇已经完全适应了岛上苦寒贫瘠的环境,进化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策略。

所以在食物极度匮乏的季节,蝮蛇必须节省体力入睡,有的甚至要忍饥挨饿,为了获取足够食物活下去,它们之间也会爆发血腥的厮杀。

这种苦苦求存的境地促使蝮蛇的攻击性与剧毒程度不断提高,已经远超过大陆同类,毒性的增强固然让他们更容易捕食猎物,但同时也加剧了内部竞争的残酷性。

此外,随着鼠类数量的增加,蝮蛇频繁遭遇新的威胁,冬眠时期,本该成为猎食者的它们竟沦为老鼠的食粮,这反过来迫使蝮蛇必须增强对老鼠的反击力度,以避免整个族群被啮食殆尽。

可见,在这个封闭的小岛上,为争夺稀少的食物资源,蝮蛇已经丧失了和睦相处的天性,变成了嗜血成性的杀手,它们之间残酷的厮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群数量的过度增长。

尽管环境恶劣,蝮蛇仍在逆境中进化,并靠着强大的生存欲望苦苦支撑,可这片蛇岛上的生态失衡也让人不得不深思,这种螺旋式的内卷压力是否终将把一个物种推向灭绝的边缘。

03

人蛇共处的日常:保护者与被保护者

辽宁省大连市的蛇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岛上生活着大量的黑眉蝮蛇,它们与人类在这里和平共处。

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岛上的黑眉蝮蛇,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自那时起,一批科研人员来到岛上,与蝮蛇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同居生活”。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需要住在岛上,与蝮蛇为伴,刚来岛上的人都会非常害怕,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手持长棍,谨慎行动。

岛上到处都是蝮蛇,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咬伤,黑眉蝮蛇的毒性很强,如果不及时救治,人就可能死亡,但是为了科研和保护工作,这些“岛民”还是克服了恐惧,坚持留在岛上。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外号——“守蛇人”。

“守蛇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蝮蛇的种群调查,他们定期统计岛上蛇的数量、年龄分布、身体状况等,以掌握蛇群的动态。

调查时需要捉蛇在蛇身上做标记,这是个危险的活儿,有一次,王小平在给一条黑眉蝮蛇做标记时不小心被咬了一口,当时只感觉像针扎一样,没觉得特别痛。

但两个小时后,他的胳膊已经肿得厉害,皮肤痛苦地要裂开一样,最终王小平在医院住了17天,手指还留下了永久性麻木。

除了调查,“守蛇人”还要帮黑眉蝮蛇治病,蝮蛇捕食时经常被伤到口腔,患上口腔炎,“守蛇人”就用药水给它们涂抹治疗。

这种工作必须穿着防护服才能进行,孙立新说,为了精准涂抹,他经常需要脱下手套,这样反而伤害到蛇的机会更小。

在这种与蛇近距离打交道的工作中,孙立新至少被咬伤过十几次,现在他体内已经产生了抗毒性的抗体,即便被咬也没大碍了。

为了让蝮蛇繁衍生息,“守蛇人”还要解决它们的吃和喝问题,他们试过给蝮蛇投喂人工饲养的鸟类,但蛇并不喜欢吃养殖鸟。

有一年岛上连续3个月没有下雨,王小平等人从大陆运来了800多个装满淡水的大水盆,让岛上约1万条口渴的蝮蛇喝到了水。

“守蛇人”中的孙立新和王小平,已经在岛上工作近40年,他们见证了岛上蝮蛇数量的恢复,上世纪80年代,岛上仅余9000条蝮蛇,如今已经增加到2万条。

守护蝮蛇的日子并不轻松,80年代以前,孙立新曾在岛上连续待了240多天,期间补给都很困难,晚上只能听广播电台度过漫漫长夜。

如今岛上条件已好很多,有了自来水、宽敞的房屋,但是在那个年代,守护蛇岛是一次艰辛卓绝的生态保护实践。

04

巴西大凯马达岛的故事

除了这座国内最有名的蛇岛,国外也有很多,其中有一座最为著名。

巴西大凯马达岛,又称“死亡之岛”,位于巴西海岸以南35公里,面积仅0.43平方公里,却栖息着超过40万条金黄矛头蝮蛇,这种蛇的毒性是巴西大陆同类的5倍,因此大凯马达岛被列为世界十大禁地之一。

大凯马达岛形成于1万1千年前,当时还连接着巴西大陆,后来海水上涨,该地区变成一个孤岛,岛上资源有限,各种生物为争夺地盘展开殊死博弈,金黄矛头蝮凭借数量优势和强大毒性,很快成为岛上最大的优势物种。

金黄矛头蝮平均长度在8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1米多,它们的皮肤呈现金黄色,头部三角状,显得极为威武,岛上从地面到树上都随处可见这种蛇的踪影,除了人,它们可以说是整个岛屿的霸主。

这些蛇以昆虫为食,在鸟类迁徙的季节,更会大量捕食停歇的鸟类。它们的蛇毒含有强力的溶血毒素和神经毒素,咬伤后可迅速导致人死亡,所以大凯马达岛也有“美洲烂肉王”的别称。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关于大凯马达岛的传闻,巴西政府曾在岛上修建灯塔,但不久后带家眷来岛上工作的看守人就全部死于蛇咬,此后,政府将灯塔改为无人自动运转,并严禁普通人登岛,以防意外事故。

如今,大凯马达岛已成为金黄矛头蝮的最后栖息地,但由于蛇皮和毒液的高价值,偷猎活动屡禁不止。

根据统计,过去15年里,金黄矛头蝮的数量已减少了50%,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能否保护好这个让人既害怕又着迷的神秘岛屿,还有待继续观察。

大凯马达岛上金黄矛头蝮的数量之多,毒性之强,都与该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000年前,大凯马达岛还连接着南美大陆,那时金黄矛头蝮的祖先就已在该区域活动,后来海平面上升,该地区被切割成一个面积仅0.43平方公里的海岛,岛上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却保留了大量金黄矛头蝮。

在一个封闭的小岛环境里,金黄矛头蝮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它们把岛上从地面到树冠的每一个角落都当成自己的地盘,任何入侵者都会受到它们的毒咬。

由于岛上食物匮乏,金黄矛头蝮的主要食物来源就依靠两次鸟类迁徙,为了捕食飞鸟,它们进化出了比大陆蛇种强5倍的强力毒液,使猎物迅速毒发死亡。

金黄矛头蝮具有变温动物的特性,能够在食物短缺时降低新陈代谢,进入冬眠状态,所以即使大部分时间岛上食物匮乏,也不能打败这些顽强的生存者。

正因如此,在这个仅余0.43平方公里的海岛上,竟栖息了40万条金黄矛头蝮,平均每平方米就有5条之多,这也使大凯马达岛成为了整个地球上蛇类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里不仅蛇类数量惊人,单条蛇的威力也令人胆寒。金黄矛头蝮体型虽然不大,但它们的蛇毒可以在短时间内致人死地。

1914年,一位巴西渔夫迷路漂流到大凯马达岛,当他的小船漂回岸边时,船上仅剩他遍体鳞伤的尸体,这也验证了金黄矛头蝮的蛇毒之毒,堪称“烂肉毒”。

1909年,巴西政府曾试图在岛上建造灯塔,但很快就发生了悲剧,光是前去修建的船员,就有多人因蛇咬而丧生。

等灯塔修好后,政府又派了一户人家去岛上照看,没过几天,这户五口之家就全体遇害,尸检结果显示,他们都死于金黄矛头蝮的毒咬。

自那以后,大凯马达岛便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禁地,世人给它取了个恐怖的外号“死亡之岛”,并将其列为世界十大生命禁区之一。

如今,这个神秘的小岛仍隐藏在巴西近海,继续孕育着那些美丽而致命的金黄生命,能否保护好这个让人既害怕又着迷的珍贵宝地,仍有待持续观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