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明前两天幼儿园毕业了,家长想让他上一个幼小衔接班,这样能让他快速的跟上小学的课程。于是在家庭会议中询问他的意见,小明说"我不太想上这个补习班,这个假期我想跟我的同学一起玩,不过我可以保证上小学的时候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家长皱起了眉头,显然不满足孩子的回答,他们想让孩子去上这个补习班,可是面对孩子的回答也只能做罢。可是小明却有些不开心,因为他觉得因为自己回答,让家长有些不开心,他们会不会以后不询问自己的意见了?
所以,小明开始反思自己,想自己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有哪些做的不对或者说的不好,想着以后自己交流的时候注意一下,不能让家长因为自己的话而变得不开心。
其实小明遇到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孩子的心思细腻,他们很容易因为家长的言辞而变得惊慌,总觉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让家长不开心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想多,也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生害怕自己影响到别人,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想法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很有可能在表达的时候"隐忍"自己。
二、孩子的"隐忍式表达"
1、说话含糊其辞
很多孩子在与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躲避别人的眼光,不敢正面回答别人的问题,因为他们怕自己说的某些话,在不经意之间伤害或者影响到别人,所以交谈的时候总是模糊重点。
孩子说话含糊其辞的时候,即使他们在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一个不会得罪人也不会让人不舒服的回答,很多人可能认为孩子含糊其辞是不尊重人的行为,可是这在孩子看来,这是他们对于问题做出的最好回答。
2、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渴望听到真实的回答,因为只有真实的回答才具有参考的意义。可是很多孩子在别人的面前从来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什么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肯定是因为孩子曾经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别人带来困扰或者让别人不开心了,所以孩子开始隐藏自己的想法,不敢表达了。
3、不愿意与人交流
家长总是推孩子出去认识新的朋友,因为他们想着孩子能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可是家长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都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
很多时候,家长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经验,可是家长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孩子愿不愿意接受家长的经验传授。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如若发现孩子出现了"隐忍式表达"的时候,家长要重视,可能会有以下三个危害。
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第一、孩子变得没有自信孤僻
如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隐忍自己的想法,孩子很容易变得没有自信,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好,让人变得不开心或者对他们失去信任。孩子是很容易多想的,再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孩子很容易因为这种想法而变得对人失去信任,变得孤僻。
第二、孩子很容易因为心事多而自闭
如果孩子一直隐忍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就会积压各种各样的烦恼们,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心事太多而爆发。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承受不住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把自己置身于迷雾之中,孩子很容易变得自闭。
第三、亲子关系疏远
在家庭的相处中,最好的相处模式是有话直说,有问题就解决。如果孩子因为心思敏感,觉得家长会因为自己的表达不开心,而压抑自己的表达。这样家长不知道孩子心底真实的想法,孩子不敢同家长讲真话的相处模式,很容易让亲子关系不和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纠正孩子"隐忍式表达"的行为,不要让这种表达方式危害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以下3个步骤。
四、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不做"律师式家长"
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才能达到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唐·艾里姆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愿意跟孩子较真,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跟孩子相处时的一中了去,可是在孩子看来却不是这样子的,他们会觉得家长是在针对自己。
因为孩子的想法过于简单,他们不懂说话里面的艺术,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想想出的时候,要注意不做"律师式家长",少于孩子较真。
其次,对待孩子有耐心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很多孩子表达自己的时候会隐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会不遭人待见,所以总是选择别人能够接受的部分表达,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
孩子有这样的心理,大部分的原因在家长,他们在于孩子相处的时候缺乏耐心,以至于孩子养成了匆忙表达自己的习惯,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注意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
最后,重视孩子的性格塑造
成功的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泰曼·约翰逊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孩子出现"隐忍式表达"的行为大多是因为孩子自己的性格所致,他们怕影响到别人,所以压抑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注重塑造孩子的性格,不要让孩子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五、结语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他们的内心想法,认为孩子这么小没有什么可行性的建议,所以干脆就不听取孩子的建议。
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不论孩子多大,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家长拒绝听取的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愿意表达。
等到家长再想听从孩子的建议时,孩子可能就会隐忍地回答家长的建议,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回答不好的话,家长会收回自己表达的权利。
因此,家长如果发现他们出现"隐忍式表达"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让孩子的这种表达影响他们的成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