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年前,也就是唐肃宗元年,唐代诗坛曾有过一次“华山论剑”,诗佛王维、诗圣杜甫都出手了,胜出者却另有其人。

公元757年9月,广平王率20万大军平定了安禄山之乱,10月唐肃宗回朝,所以表面上大唐又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在第二年的一次早朝后,中书舍人贾至写了一篇名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诗作。说起来这首诗也就是一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马屁诗,但此诗一出却得到了不少名家的唱和。所以这场“华山论剑”其实也可以看作一场“马屁诗大赛”,当时的参与者有王维杜甫岑参等,胜出者是岑参。

为什么李白没参加?因为李白这段正被流放夜郎。为什么白居易、刘禹锡没参加?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才16岁。为什么杜牧、李商隐没参加?因为还没出生。 贾至的原诗我们就不看了,写得就是百官上朝时的气派,最后一句“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更是典型的拍马屁。我们看看其它三人的诗作。

所谓“文无第一”,虽然品诗是一件青菜萝卜各有所好的事,但用比较的方式来欣赏诗词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对于这三首诗,不少名家的给的排名是岑参第一,王维第二,杜甫垫底。 对于岑参此诗,宋代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评价是:“和此诗者,岑参最佳”;明人凌宏宪评:“诸公倡和,此当为首”;明人陆时雍评:“唐人《早朝》唯岑参一首最为正当”;清人邢昉评:“早朝诗第一,在右丞上,杜公不足骖驾”。那么岑参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本期我们暂抛开其它两首,认真来品一品这首夺冠的作品。

诗的首联,先写自己在早朝途中的见闻,以雄鸡啼鸣起句,一开篇就是大手笔。此时曙色微亮,天气仍凉,莺鸟也发出婉转的叫声,遥望皇宫四周正是一片向荣的春光。这一联中,诗人其实还没有进皇宫。他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依次铺开来写,极强艺术感染力。 次联则进入正题,写早朝时的场面。金阙报晓我,钟声催开万户,宫门次第打开,百官们在仪仗拥簇中登上玉石台阶。这一联中诗人用了“千”与“万”一组数量词,再加上“金阙”和“玉阶”等华丽的字眼,写出了早朝的气派。

颈联是备受推崇的妙笔。在这一联中鲜花和杨柳是宫中之景;剑是官员的配饰;仪仗是威严的象征;而天上刚刚落下的繁星,以及草木间还没干的露水则是自然之景。诗人只用短短14个字,就将这一系列元素串联起来,可谓相当高明。 最后的落笔诗人不忘自谦起来,这一句的意思是:“凰池上的中书舍人贾至原诗如阳春白雪,十分高雅,和起来确实是有困难的”。据后世分析,当时和诗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王维在前,杜甫次之,岑参这首是最后写的,可以想见岑参写此诗的压力是不小的,所以这最后一句也算是给自己减少点心理负担吧。

纵观岑参这首诗,与其它几首诗一味地追求华丽相比,它在绮丽和清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这也是其能胜出的主要原因。在大家心中,这三首诗哪一首最佳呢?欢迎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