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吕泽强

作为四大AMC之一的中国信达(01359.HK),正慢慢从不良资产业务“出圈”。

3月26日盘后,中国信达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中国信达业绩并未恢复增长,但同比降幅较2022年有所收窄。

近年来,虽然四大AMC均提出要回归不良资产主业,但不良资产业务收缩,金融服务业务扩张的趋势仍在延续,中国信达就是例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不良资产主业比重下滑

据2023年财报数据,中国信达2023年的收入总额为761.68亿元,同比下滑5.95%,虽然连续三年下滑,但较2022年17.13%的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为58.21亿元,同比下滑7.80%,远低于2022年47.66%的同比降幅。

具体来看2023年,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利息收入构成了中国信达绝大部分收入总额。其中,属于中国信达不良资产主业范畴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和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均同比下滑超30%;而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和利息收入则分别同比增长107.27%和20.68%,其中利息收入总额为330.6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为43.41%。

中国信达两大业务为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信托和租赁业务等。

2021年至2023年,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9%、70.5%、58.3%;而金融服务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5%、30.1%、42.5%。从总资产及占比来看也是如此,2023年年底,中国信达的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资产从2022年的9656.48亿元下滑至9135.50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从59.8%下滑至57.3%。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收缩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的收缩也伴随着结构的调整。

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按经营模式分为收购经营类和收购重组类。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是指中国信达通过参与竞标、竞拍、摘牌或协议收购等方式从金融及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债权资产,然后根据资产的特点选择债权重组、债转股、资产置换、以股抵债、诉讼追偿和出售等方式来提升资产价值,实现现金回收;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中国信达向债权人收购债权,同时与债务人及其关联方达成重组协议,通过重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实现债权回收并取得目标收益。

2023年,中国信达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中,收购经营类收入为99.34亿元,同比微降0.40%,但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9.8%上升至62%;收购重组类收入则由2022年的100.71亿元下滑39.59%至60.84亿元,收入占比则从50.2%下降至38%。

据中国信达在年报中的解释,其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下滑的原因与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业务有关,中国信达主动调节资产结构,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模相应下降。

2023年,中国信达的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由2022年的1002.21亿元下滑至591.73亿元,新增规模从2022年的138.95亿元大幅下滑至6.46亿元。

从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的特征来看,若债务人出现信用风险,风险也将蔓延至中国信达。

从行业分类来看,中国信达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来自于房地产行业的资产占比最大,2023年占比63.5%,2022年为47.4%。

此外,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的减值比率(分类为次级、可疑及损失的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除以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总额)由2022年的8.20%上升至2023年的13.66%,同时月均年化收益率由2022年的7.6%下滑至6.1%。风险上升但收益下滑,这或许也是中国信达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的原因。

减少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是中国信达结构调整之一,从收购来源来看,还有另一方面的调整。2023年,中国信达不良债权资产净额中,有69.4%来自于金融类,较2022年增加了9.3个百分点;新增的收购不良债权资产中,有86.3%来源于金融类,较2022年增加了23.1个百分点。其金融类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

中国信达在年报中表示,其2023年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近300批次,收购规模超1800亿元,保持公开市场领先地位;处置回收现金超630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收购79家中小银行不良债权规模约890亿元,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平稳有序改革重组、化解风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