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林逋说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诚然,人生的富贵,是有节制的,不及时进退,反而会伤害自己。
       很多人,在获得富贵之后,没有几年就弄丢了一切,负债累累,还不如穷人。其中的奥妙,就是“不懂止损”。
       建议你,主动远离可能伤害到你的地方,让自己淹没在人海里,回归普通,这样做,才能保住富贵。


       01
       “富不还乡”:离开嫉妒你的左邻右舍。
       现如今,很多人背井离乡,赚大钱。等自己有钱之后,回到家乡创业,或者帮忙修路架桥。这是好事,但是要谨慎。
       在农村,很多人仍旧有“小农思想”——格局很小,满足于自家的温饱生活,没有长远打算。看到别人超越了自己,浑身都不舒服。
       当你带着钱财回到家乡,开始搞养殖、种植,难免会引起左邻右舍的嫉妒。一些暗中的伤害,就靠近你了。
       想一想,很多邻居,为了一块菜地,都要打官司。你遇到了他,哪能过好日子?
       对于在外地发财的人来说,留在外地,继续自己的事业,比回乡发展,要好一些。万一你决定要回乡,也要和过去的邻居保持距离。
       02
       “鸟尽弓藏”:离开层次太低的城镇。
       范蠡帮助勾践建立强大的越国之后,就立马离开了。他知道,越国强大了,自己也就没有容身之所了。
       事实证明,范蠡的做法是对的。后半生,他安心做生意,变成了富豪。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踏入越国,在齐国定居,勾践要伤害他,也鞭长莫及。
       从现实角度出发,当我们在小镇里赚了钱之后,应该考虑去大城市发展了。因为当地的格局,已经到了“最大”,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了。
       很多生意人,从小地方,一步一步走到一线城市,也就是体现了发展格局的变化。
       上世纪的一些木匠,在村里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农村对木匠的需求很小了。到城里去发展,通过做家具、装修高楼等,才是上等的选择。
       说直白一些,就是把某个地方的生意做到极致了,你需要去更大的地方了。如果不挪窝,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往后退。


       03
       “富不与官斗”:离开和你有过节、纠葛的群体。
       《隋唐演义》里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古时候,官商勾结的事情,比比皆是。比方说,和珅通过敛财,让自己成为了土豪,也让一些商家,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胡雪岩支持左宗棠的事业,自己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利益。
       有句话给我们很好地提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拉你一把的人,看到了混得太好了,内心会很不愉快,甚至反过来打压你。
       胡雪岩的失败,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教训。他坚定地站在左宗棠这一边。当左宗棠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夹缝中求生”的局面。左宗棠实力下降之后,李鸿章果断制约他。
       任何一座靠山,都有保质期的。就是你的父母,也不能给你靠一辈子。
       当你富贵之后,就要慢慢疏远比起更强势的人,避免卷入各种争斗。不要因为你依靠的人受损了,你也“殃及鱼池”。
       哲学家伏尔泰说过:“人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不如一个好朋友。”
       “好朋友”往往不是一个固定的人,而是在不同地方遇到的不同的人。斗转星移,疏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也要接受。
       人生富贵之后,更多是要求稳定,不能一直在“争斗”的状态。并且,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无安放一直赢得对手。
       04
       “枪打出头鸟”:离开让你名声大噪的地方。
       刘伯温在文章中指出,秦朝末年,陈涉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太耀眼了”。
       在起义方面,他是第一人,因此变成了秦军的“箭靶”。
       陈涉穷困的时候,对种地的人说:“苟富贵,无相忘。”没想到的是,他自己富贵了,但是很快又弄丢了富贵。
       同一时期的陈婴就不一样了,他起义之后,马上带着队伍投奔了项梁,自己甘居其下。因此,他一辈子都富贵,儿女都得到了保护。
       苏轼曾经说过:“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一个人富贵之后,不要和太多的人一起分享,这是“暴露财富”的行为。只要暗中资助那些凄苦的人,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名气太大了,否则会变成“箭靶”,莫名其妙就会四面受敌。


       05
       “离开”是有诀窍的,不是忽然消失,或者野蛮地和别人断交。
       不动声色地谋划着自己的下一步。当自己有了新的立足点,就及时转移,和原来的利益圈脱钩。
       在新的地方扎根,结交一些对你不太熟悉的人。这样做,你的财富和名气,才能巧妙地隐藏,而不被人“惦记、防备”。
       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做好事不留名。当你的人生,出现了“德财相配”的征兆时,财富就不会流失了。
       当你觉得富贵到了极致,就应该“见好就收”,知足常乐。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写道:“富贵催人生白发,布衣蔬食易长年。”
       愚昧的人,为了富贵劳累一生,苦不堪言。
       聪明的人,回归简单,延年益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