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分节气以后,气候越来越暖和,万物迸发生机,大自然自动换上了一幅明艳秀丽的画卷,踏青,放风筝,赏花等春日活动正当时。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的春祭已经开始,十里不同俗,各地的祭祖时间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清明节期间会迎来高峰。而清明节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祭祖为主题的传统大节,届时在外的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乡,祭拜先祖,表达感恩与追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尽孝要在身边,所以在清明节,在外的游子们要回到老家,陪伴亲人,而对于逝者来说,则要到坟前祭拜。所以祭祖是自古代便非常流行的传承孝道的重要形式。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都会体现,而清明便是春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子。此时正值春耕之际,人们在此时祭祖在表达缅怀之意的同时,也希望先祖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在传统的节日里,不仅传统习俗多,讲究与禁忌也比较多,而清明节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气,又涉及到上坟祭祖的内容,期间的讲究也就更加丰富了。这些内容的背后所表达的是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祖辈的福泽庇护,以及对于先人的尊敬之意,所以历经千载一直延续至今。清明节祭祖,不仅要带着内心的虔诚与尊敬,还有一些物品也是要带的,比如祭品,酒撰,纸币,以及清理杂草的工具等,这些都是上坟祭祖不能少的。不过不该带的也是不能带的,老人们常说
“上坟3不带,子孙福气来”,
尤其是这3样,一定不能带。你知道具体是指啥吗?清明节上坟祭祖,别犯了忌讳,下面就来看看吧!
不带不合时宜的祭品
上坟祭祖,是人们内心对于先人的一份感情寄托,使得人们对于逝者的各种情感得以表达。除了要带上诚意之外,还要准备相应的祭品。一般来说包含饭菜,糕点,水果,酒水素茶等,具体内容可以依照先人生前的喜好来决定。数量上通常需要准备单数份,3样,5样或7样等,丰俭由人。
不过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各种物品的背后往往都有着与之相应的寓意,这正是人们心意的具体表达。所以在准备祭品的时候,也要遵循着合适宜,寓意吉利的原则,要选择新鲜的饭菜,糕点,优质完好的水果等。而诸如鸡爪代表着乱刨,损伤发霉的水果代表着没有诚意,这些不合时宜的祭品就不要带了,假如先祖可以看到,一定会伤心动怒,自然也就不会继续赐福庇护了。
不带桃木挂件配饰等
在我国民间传统里,桃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老人们喜欢给小孩子佩戴一些桃木配饰,据说可以保佑平安长大。人们认为桃木的长成需要数十载,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了日月的精华,形成了坚硬的质地,人们赋予其正气凛然,不惧邪恶的传统内涵。而桃木制作而成的配饰也就视为辟邪驱灾的象征。
先人已逝,阴阳两隔,民间认为逝者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会害怕这些辟邪的物品。所以老人们都会叮嘱,上坟祭祖时,要将平日里带的桃木挂件配饰等摘下来。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祭祖本身也是在延续传统,那么相应的规矩也就有必要遵循。
不带老人孩童
清明节上坟祭祖,是以家庭为单位来举行,一般来说是逝者三代以内的人前去,其他人无论关系多好,都属于外人,是不能参加的。而在这三代人中往往会有年过七十的老人以及3岁以内的孩童,在上坟祭祖的时候这两种人也是不能去的。
首先来说老人年过七十,身体素质往往会偏弱一些,行动不便,而坟地通常是在野外偏远之处,对于老人的身体来说考验比较大,容易消耗很多的体力。同时祭祖容易令人心情激动,内心悲伤,而这样的情绪对于老人来说容易损耗精力,影响健康。而对于先祖来说,看到后人身体平安康健才会开心。
而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其心智还未成熟,并不能理解祭祖这件事情的意义,而且孩童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就不可避免会做出哭闹等行为,这样也是对祖先的不敬。加上小孩子也不适合长途跋涉,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也不适合带去祭祖。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